“對於我們來說,一天是二十四小時,但是對於某些人來說一天真的只是眼睛一睜開一閉眼的事情,就像夏蟲不足語冰是一個道理,所以這第一點大家一定要清楚,我們看到的並不一定是真實的,但是我們所謂的真實又不是虛幻的,這一點如果不能想通那你就瘋掉”!

大家點了點頭!

“我們是被構造的,但是我們在構造的世界又是真實的,他是被設定了規則,可以這麼說嗎”?清凝問道,許樂點點頭,“因此,我們必須要按照規則來,所謂的那些仙人其實就是想要打破規則的人,但是最後可能發現他沒有辦法解救太多的人,只能是自己先解救自己了”!

“我們就已經走在這條路上了,關爺爺最有體會,您現在的樣子、身體的機能都在進行重構,所以說這就是規則體系的破壞”,他看著大家說道,“而對於破壞規則者的下場其實大家都很清楚,這也是我跟大家說的,你們想好了嗎”?

許樂看著大家都非常嚴肅地點著頭,許樂也點了點頭!

“那好,我剛才說了,我現在對於道門的一些東西確實沒有深入的研究過,但是我覺得藏土區的法之門應該是糅合了漢地和梵象的捷徑,因為我對照過奇經八脈、三脈七輪的梵象與藏地的區別,奇經八脈本身是以任督二脈、大周天、天橋為主導,這個大家都有感覺和練過,我們是前後貫穿,然後走得精氣神三花聚頂五氣朝元的道路,講究的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練神返虛,煉虛合道的道路,在這個過程中強調的是陰陽二氣,也就是月息和陽氣,並且對應任督二脈,全部貫通之後,隨後對應五氣朝元,大家基本上都已經達到了煉氣化神的地步,但是練神返虛到底是什麼,我現在真不知道,有些人管它叫陰神,而煉虛合道呢則是化為陽神,所謂陰神對應的是原神,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元神出竅”,大家認真地聽許樂說著,許樂搖了搖頭,“我不知道,但是我對應著梵象的三脈七輪,底輪、臍輪、腹輪也叫太陽輪、心輪、喉輪、眉心輪、頂輪,對不對呢,我認為對,但是他需要配合獨特的法門才可以,而藏土區的修煉的是什麼呢,底輪、臍輪,是神經叢的中心,由此開始,向外分散六十四根脈,中間分散達到腰的四周,往上分散達到心輪,向下分散達腳跟;心輪,此輪在肚臍上四寸(人身寸)的地方,共有八脈,也像雨傘一樣,向下分散;喉輪,由眉間輪向下,到喉結的地方,稱為喉輪,這裡一共有十六根氣脈,像倒轉的雨傘,接眉輪諸脈,包括到上胸部的食道及氣管,這個喉輪又名受用輪;眉心輪和頂輪,各位最重要的來了,還有一個就是梵穴輪,而這三派的術法我認為是從華夏傳過去的,再結合了梵象的傳統瑜伽不斷的演變,這個我不敢肯定,等我去了學習一下才能下定論”!

許樂站著跟大家說道,“在藏土區是沒有腹輪的,卻有了梵穴輪,而梵穴輪和頂輪都在哪呢”?

許樂看著卓瑪認真的眼神,一副崇拜的樣子,臉上滿是幸福和甜蜜!

“頂輪是在髮際線後四指,而梵穴輪在哪呢,在體外”,許樂筆畫著,從頂輪位置斜前方四十五度橫四指的地方!

許樂隨後說道,“這個應該就是所謂的天門,但是我管它叫內門,只有真正能夠找到並且開啟這個內門,才能破入到天頂境,而這個階段都叫後天階段,所有的從後天到先天就是打破內門的虛而發現真正的天地之門的實,才是跳出樊籠得自之由,這也就是我們的道路,至於說真正到了那個境界是還在這個世界呢還是脫離這個世界呢?我不知道”!

大家認真地聽著不斷的消化著!

過了十多分鐘,許樂繼續說道,“我個人的判斷,每個人的道路都是不一樣的,為什麼我要建立密壇,這個密壇不一定是佛派的,其實各派都有,我是想總結所有的,但是不知道時間是否可以,因此後面大家在這兩年完事兒之後都要開始尋找這條路,但是我並不建議大家閉死關,這個世界很大,有很多的機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路,明白了嗎”?

大家點了點頭!

卓瑪看了看許樂,有點欲言又止的樣子,許樂笑了笑,“你也一樣去,清凝也一樣,都有自己的路,都要自己去走的”,許樂鼓勵著卓瑪,卓瑪紅著臉點了點頭,清凝握了握卓瑪的手!

隨後許樂讓大家都聊聊,從關爺爺開始,關爺爺隨後開始給大家講起自己的故事和自己的心得,然後就是清凝,接下來是新生,清靈、英子,阿鍾並沒有說什麼,大家相互吸收著,都各有所得,天矇矇亮,其他人都起來了,光亦然也下了樓,隨後許樂等人一起在黃浦江邊上看著太陽冉冉升起,大家聽著晨間的鳥鳴,稀稀拉拉的人,很是悠閒的樣子,有早攤點已經開始出攤了,大家都吃著當地的早點,麵條、油條,當地的小籠包,豆漿、混沌,反而和京都的差不多,大城市的同一化程度越來越高!

吃完了早飯之後,大家溜溜達達的就去了周夫子墓,也就是半個多小時的時間,現在包括小意的速度都能達到每小時十公里了,這裡已經改成公園了!

周夫子墓綠地兩邊通道外沿各植一排柏樹,經通道上去後為一個可容五百人的方形平臺。平臺左右植有兩棵廣玉蘭,再往外為石柱花廊,植有紫藤,廊下設長條坐椅。平臺正面是照壁式大墓碑,寬一零.二零米,高五.三八米,中間鐫刻題字:“周夫子先生之墓”,陰文貼金。周夫子墓碑下方是安放周夫子靈柩的墓穴,上面用六塊花崗石板密蓋,墓穴左右各有一棵周夫子夫人和兒子所植的檜柏。碑後是屏風式土山,遍植松柏、香樟、櫻花、臘梅、桂花樹等。

周夫子墓前有周夫子先生紀念亭一座,墓地中間是長方形綠地,四周圍植瓜子黃楊,綠地中央偏後,建有周夫子坐像。像基座用四塊花崗石鑲成,上部浮雕花飾圖案,採用周夫子親自設計《墳》扉頁的雲彩部分;圖案下刻陰文周夫子生卒年份:“一八八一一九三六”。

許樂看著先生左手拿著一本書,帶著冷峻的目光凝視著前方,一副憂國憂民的面容讓人不禁肅穆,他衝著先生的雕像鞠了一躬,卓瑪給阿姆講著這位是誰,阿姆一聽居然是周夫子,連忙也是合十鞠躬,眾人都給先生鞠了一躬!

許樂想象著周先生從一八八一到一九三六年,短短的五十五年的時間真的是坐到了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程度,他不斷的進行論戰以自己的筆作為匕首和各種形形色色的人進行戰鬥,這一生真的可以說是戰鬥的一生,哪怕是到了最後一刻還依然伏案寫著東西,而且他的座右銘就是‘絕不寬恕,奮戰到底’!

許樂在當代真的想看的和瞻仰的人不多,尤其是現在見到了更多的人和事兒,許樂看著旁邊的一個小女孩好像是在賣花,讓小意去買了幾束花,獻到周先生墓前,最終大家離開,直接去了第一次會議的地方,其實離外灘住的地方不遠,八點就到了,這裡需要買票,許樂有點不高興,覺得為什麼要買票啊,這不是有毛病嗎,有人來看就已經很好了,很多都是旅遊的和小孩,家長陪著,許樂等人專門請了一個導遊!

這是一處典型的石庫門式樣建築,外牆青紅磚交錯,鑲嵌白色粉線,門楣有礬紅色雕花,黑漆大門上配銅環,門框圍以米黃色石條,門楣上部有拱形堆塑花飾。原有樓房共二排九幢,一上一下,磚木結構,坐北朝南。全部佔地面積六零零平方米,建築面積約九零零平方米,

門額上是幹爺爺寫的字,講解員給大家介紹著,這裡是五二年後成為紀念館的!

大家在講解員的帶領下進入了客廳,客廳正中是一張長方形的西式大餐桌,桌上擺放著茶具、花瓶和紫銅菸缸。餐桌四周圍著一二隻圓凳,東、西兩壁各有茶几一隻,椅子二把,靠北牆板壁處還有兩鬥桌一隻。客廳內所有傢俱物品的陳設均按有關當事人的回憶,根據原樣仿製,使觀眾有身臨其境之感。

“文物陳列”由三部分內容組成:成立的歷史背景;早期組織的成立及其活動;第一次大會召開的全過程。陳列室內還按照歷史資料開闢了一個蠟像室,形象地刻畫出當年出席會議的一五位出席者(包括二位國際代表)圍桌而坐、熱烈討論的生動場景。栩栩如生的蠟像人物增強了陳列的直觀性和歷史感染力,成為參觀中的新熱點。

許樂等人看著那些參會的人,想著當時的全國的五十多個人員,最終走到了今天,真的是篳路藍縷啊!

尤其是看著那些蠟像,但是許樂還是覺得沒有尊重歷史,看著這群蠟像,許樂陷入了深思,他開始有點懷疑歷史到底有多少真實?

僅僅是七十多年的時間就已經發生了變化,那七百年呢,七千年呢?

史書的可信性到底有多強,許樂想到了竹書紀年,要不這本書會顛覆三觀呢,完全和主流的不一樣啊,那是給儒家學派的臉打的啪啪的響啊!

聽著講解員講著這些事蹟,對照著照片和實物,大家都聽得非常認真,就連許樂都在認真聽著,不大的面積卻轉悠了一個半小時,每個人都好像是被洗禮了一樣,一個個出來之後精神振奮,尤其是他們雖然說沒見過一個這裡面的人,但是他們的同代人見過啊,許樂看著大家,“知道了吧,未來的道路沒法預測,但是不管怎麼樣只要有了信之仰就一定會堅持下去”!

“因為相信,所以才能看到”!

聽著許樂這句話,大家都點了點頭!

“沒錯,我相信,班長,我有一個偉大的夢想”!

新生話音剛落,許樂一腳朝著他就踢了過去,新生哈哈一笑就跑了!

“哥,今晚上他們都會剪枝的”,新生一邊跑著一邊說著,哈哈大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