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得很近,一個小時不到八點就到了,那邊都有專人接待,隨後解說員直接就開始介紹,這裡是距今八千年前的遺址了,早於仰韶文化一千年,具有獨具一格的文化麵包,因此單獨命名。

裴李崗遺址的發現填補了華夏仰韶文化以前新石器時代早期的一段歷史空白,早在八千年前,我們的先民們已開始在中原地區定居,從事以原始農業、手工業和家畜飼養業為主的氏族經濟生產活動。

許樂邊聽介紹邊認真的看著這些墓葬坑、陶窯和灰坑,他不時的給兩位大師講著,桑傑現在已經對語言沒問題了!

整個裴李崗文化堆積東西長約三百米,南北寬約二五零米,總面積五、六萬平方米。

經勘查得知,裴李崗遺址東半部為村落遺蹟,西半部為氏族墓地。從七七年到七九年先後經過四次發掘,出土各種器物四百餘件,包括各種石器、陶器、骨器等。已發掘墓葬的墓坑多呈長方形,死者葬式絕大多數為單人仰身直肢葬。隨葬品主要為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

蘇先生看著這裡的一切,遙想著當年給大家介紹著,“當初,我和大鼎先生來這裡的時候一片荒蕪,還是大鼎先生確認的這個文化名稱”,解說員一愣,天啊,再一看,“您是蘇先生吧”?

又看了一眼許樂,“您是許副職廳”?

許樂笑了笑,指了指蘇先生,那個意思是你認識蘇先生就好了,解說員非常興奮,只是說有人來很重要,好好說,但是沒想到啊,太幸福了!

許樂看著這些鋸齒石鐮、兩端有刃的條型石鏟、石磨盤、石磨棒;還有手製的陶器,多為素面,少數帶有蓖點紋、壓印點紋,個別表面有乳釘紋飾;原料為泥質或泥質夾砂;顏色多呈紅色或褐紅色,無彩陶:代表性之器物是陶壺三足陶缽、筒形罐。

蘇先生給大家講著這些,“有些人說我只要一摸就能夠知道年代,說我是神手,純粹是瞎說,就是摸得多了啊,就有感覺了,讓你往那一坐八年,天天摸這些,你也可以的啊”!大家聽了真是佩服,誰能有這樣的定力啊,許樂不斷的點頭,對大家說道,“現在知道了吧,所有的成就都是一點一滴不斷積累的,是需要時間的,所以,各位,我們要做時間的朋友啊”!

“各位,請看一下這串飾品”,大家被一串好像是鴿子蛋大小的珠串飾品給吸引住了,“這是兩萬六千年到三萬年的託鬧到珠串飾品啊”,解說員誇張的神情,讓大家都笑了!

“這就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並且最主要的是藝術性和實用性結合,餓了還可以直接吃,這是暖男啊”,許樂哈哈的笑著,大家聽完了也都笑了!

“這裡是新石器和舊石器的轉化帶,在這裡出土距今兩萬六千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鴕鳥蛋殼串珠、距今八千年前的石磨盤和石磨棒、公元前一千六百年前的有商一代陶器,生活的這片土地因為依山傍水適合人類生活,兩萬年前就有古人在這裡生活了”。

大家聽著解說員的介紹,不斷的咋著嘴巴,太厲害了!

桑傑跟許樂小聲的說著:“上師,我想把這一路上的各種符號都給畫下來,好好研究,您看怎麼樣”?

許樂看了一下桑傑,“你是要成為偉大的文字研究專家嗎”?

桑傑搖了搖頭,“不是,但是我這一路走來,我覺得這些字和符號都好有力量的感覺,很神秘”!

許樂點了點頭,“嗯,你還是要多看多蒐集一些,回頭我把一些資料給你”!

大家聽完這裡的介紹趕緊往新砦遺址趕去!

小白鄙視的看著許樂,‘你就知道壓榨桑傑’!

“那你來研究啊”!

‘算了,你還是壓榨他吧,當我沒說’!

許樂拍了拍小白的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