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9.快馬加鞭去挖坑(第1/2頁)
章節報錯
到了下午四點多,許樂建議姥姥和姥爺就別走了,不過老人他們還有事兒,最終還是要回去!
許樂看了一下妗子,突然問了一句,“妗子,您經常出去演出吧”?
妗子點了點頭,“妗子,有些不重要的就能不去就不去了”!妗子不知道許樂是啥意思,不過想了想還是答應了一聲,她看見自己的丈夫和公公都沒有說啥一
“妗子,我這兩位姑娘,分別是左兒和右兒,以後就去您那吧,您要是去就帶著一個人出去,一個人守在家裡”,清凝懂了許樂的意思,許樂點點頭!
“初五吧,初五我們要進城,到時候讓她倆過去”,許樂接著說道,老爺子想了想,“那就這樣吧,你記一下這個地址”,隨後說了個地址,“週五中午,咱們就這個院子裡見了,可以兩大桌,把你的兩位先生和師兄還有咱家人都帶著到成立聚聚”!
老爺子發話了就這麼辦了,許樂和清凝他們護送著二舅一家和乾孃一家一直都到了市區境界了才往回走,到了家裡也八點了!
小蓮和小蘭也回來了,整個一大家子吃著飯聊著天,唯獨小白就是不進來,‘哎,我的左兒啊,哎,我的右兒啊’,在院牆上走來走去的溜溜達達的!
“你要是吃飯就趕緊過來吃,要是不吃那就以後也別吃了”,許樂惡狠狠地說著!
‘別打擾我想我的美好未來’!小白一副不耐煩的樣子,突然來了一句,“啥,吃飯,好嘞”,嗖的一下跳了下來就跑到了許樂的旁邊坐了下來!
一邊吃還一邊說著,‘哥,倆沒了’!
“吃飯都堵不上你的嘴”!
清凝和許樂也不說話,倆人齊了咔嚓的吃完了,關爺爺隨後也吃完了,阿鍾隨後放下了筷子和英子一起跟著走了出去,大家也不知道是咋回事,母親讓他們快點吃,然後和父親走了出去,“小樂,怎麼了”?
關爺爺笑了笑,“素芬啊,咱們這家是得趕緊翻蓋了”!
“關叔兒,您說的是這個理兒啊,這不是等著小意考完試嗎,您是知道的啊”!父母現在也知道了,不翻蓋房子是不成了,自己家裡面的這些乾親都是什麼人,現在看來許樂的乾孃,他們都不敢想啊,都裝作不知道一樣,挺好,看看義父都管許樂乾孃的父親稱呼老大哥,那能被他老人家稱呼為老大哥的有幾個,再看著親熱勁兒,關係能差嗎,並且說什麼事兒一點都不揹著虛了乾孃啊!
“媽、爸,您兩位就不用操心了,七月份我們就開始蓋房,最多三月就要改起來,然後正好是秋天,沒雨了可以燒房,明年春節咱家的親戚就都可以住這來了”!清凝衝著許樂父母說道,二人都很高興,但是一想到這錢有點犯愁,他們也不知道清凝和許樂外面的公司到底啥樣啊,二人也不說這些事兒!
“錢的事情你們都不用操心了,我的工資就都夠了”,清凝笑著說道,許樂母親一聽就急了,“清凝,那哪能用你的錢啊,再說了你可不能犯錯誤啊,咱們不蓋都成但是絕對不能犯錯誤”!
“媽,您要是這麼說,就是讓小樂我們倆有矛盾啊,把我們倆給分的那麼細”,清凝假裝不高興的說著,許樂母親樂了,“行,行,我不說了,我不說了,如果那樣咱就能省省點”!
許樂坐在桌子邊上看著他們聊的熱火朝天的,好像跟自己啥事兒無關似的,有點鬱悶,家裡的男人在這坐著呢,居然沒人搭理這叫啥事兒啊!
“你們慢慢聊啊,我去看書了”,小白鄙視的看著為了顯示存在感而說了一句話的許樂,大家揮了揮手好像很不耐煩似的,那意思是你趕緊走吧!
許樂先把徐九日先生的《華夏古史的傳說時代》拿了出來,開始看起來,主要從古代文獻和考古發掘兩方面入手,並結合相關民間傳說,力圖考證有文字記載歷史之前的華夏社會狀況,包括當時的部落分佈、彼此之間的關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等。著重對於學界聚訟紛紛的華夏古族三集團、太古洪水、三皇五帝等問題進行獨到的剖析。主要包括:序言、我們怎樣來治傳說時代的歷史、我國古代部族三集團考、洪水解、徐偃王與徐楚在淮南勢力的消長、五帝起源說、所謂炎黃以前古史系統考、附錄中包括了洪水故事的起源、論以歲差定《尚書・堯典》四仲中星之年代、讀《山海經》札記、徐九日先生傳略。
許樂本來就是學這個的,更是聽先生和師兄多次講到,而且很多地方自己都已經去過了,並且自己的第一篇文章就涉及到了三個集團的問題,很是清楚,不過看著其中的大洪水他感覺不對,許樂認為下游應該也是發生了,但是上游更有可能,他想到了積石山,在湟水和渭水、洮河一代,還有那條大夏河,從阿瑪尼卿山拐過彎開始奔流之下,他一直有這個概念,而且隱約的他老是覺得在炳靈寺那邊是不是自己發現了什麼東西啊,老是感覺心裡很害怕似的,他昨天翻越簡訊看到了喇家村,還嘲笑不如叫讓秀村呢,那就是在雍州和西海之間的湟水邊吧,難道有什麼東西,否則自己為啥會記錄下這個詞啊,這一定是個村子名字啊?
不過,看完這本書還是讓許樂更加廓清了華夏古史時代的迷霧,將古史傳說時代的華夏民族的起源、發展、興旺之路形諸紙上。
但是也沒啥啊?隨後他又拿出了《略談研究夏文化》,這個裡面許樂看了也就是八頁的簿冊,沒幾分鐘就看完了,許樂直接給扔在了一邊,為啥,對於師爺的看法很不認同,第一語言絕對,什麼叫沒有蜀州一定不會跑到東方,第二大禹興於西羌,生於蜀州石紐,王船山說不對,東邊低西邊高不可能西邊發大洪水,也不能同時發洪水,這不是扯呢嗎,誰知道啊?
但是許樂對於大禹生於雍州或者是蜀州他的認識是一定的,每個道理長在黃土坡上的懂得治水的,不過看了半天除了學術觀點不一致也沒啥啊?
許樂隨後就開啟了《一九五九年夏豫西調查“夏墟”的初步報告》,詳細的介紹了夏文化的範圍、起源,以及從哪些書籍開始研究這個問題,然後是確定夏的歷史範圍等等,許樂看著薄薄的十多頁紙看了半個小時,《水經注》、《船山遺書》、《日知集》、各類正史、野史,許樂現在是深深的佩服師爺啊,厲害啊!
尤其是前面的嵩山和崇的關係,羌地和雍州的關係論證的很清晰,但是和許樂想的不一樣,不過不影響邏輯沒問題,只不過有些太強斷的感覺,另外就是在整個過程中對於五個地點分別進行了介紹,包括告成鎮、二里頭等等,許樂想著這些地方,發現師爺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過分的關注了一個個的點,沒有把這放大到更大的一個範圍去考慮,從而造成了有些膽子小了!
許樂拍了拍大腿,師爺的東西雖然和自己的研究有些不符,但是有意義啊,他知道師爺還有一些東西,比如說先生送給自己的《徐九日西遊日記》外,還有《太白渭河附近考古調查報告》《太白省最近發現之新石器時代遺址》、《禹治洪水考》、《〈山海經〉札記》、《〈山海經〉的地理意義》《對我國封建社會長期遲滯問題的看法》《井田新解並論有周一代前期士農不分的含義》等,他還翻譯有威伯爾《毆洲哲學史》,國外歷史長篇小說《你往何處去》。
許樂覺得自己明白先生的意思,很高興,自己得都弄過來,好好的讀一讀,研究先商之前的太少了啊,自己的師爺的東西都還沒有完全吃透呢?還談什麼其他的啊,不過有個問題啊,許樂糊塗了,為啥先生不沿著師爺這條路走下去啊,一定會有成績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