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許副職廳,我就是朱定國,金老師已經跟我說了,您過來我陪著您轉悠一下”,許樂笑了笑,隨後和朱定國握了握手。

朱定國非常高興啊,現在華夏考古界誰不知道這位新貴啊,提出理論,隨後就勘探處禹墟,這是華夏考古史的大事兒啊!自己感到很榮幸,隨後二人就向裡面走去,一邊走,朱定國一邊開始給許樂介紹。

“許副職廳,現在我們隊二里崗遺址已經進行了命名,將這一型別和時間段的遺址統稱為二里崗文化,二里崗文化是以豫州鄭府二里崗遺址有商一代文化遺存而命名的文化型別,又稱二里崗期商文化,是一種介於二里頭夏文化、殷墟晚商文化之間的青銅時代早期的一種考古文化。”

許樂一愣,隨口問道:“現在二里頭已經明確是夏文化了嗎”?

“還沒有最終確定,但是我們現在已經有了眉目,並且您這不是來了嗎?我們也非常誠摯的邀請您到二里頭去看看,畢竟您作為禹墟的發現者是有發言權的”,朱定國說道。

“二里頭遺址是我師公發現的,我是一定要去的”,許樂說完之後,朱定國一愣,隨後就想清楚了,對啊,人家的師傳啊,徐九日先生就是二里頭遺址的發現者啊,不禁有些羨慕。

“在一九五零年,考古學者在位於鄭府老城東南二華里的二里崗遺址首次發現了一種新遺存,由於二里崗遺址是這類文化遺存最早得以發現的典型遺址,所以一九五四年提出了二里崗文化的命名。”

朱定國接著繼續說道:“二里崗遺址又稱鄭府商城遺址,最早發現於一九五一年,總共分四期。二里崗文化的絕對年代晚於偃師二里頭遺址(夏中後時期文化)以及偃師商城遺址(先商或早商文化),而早於安陽殷墟遺址的晚商文化。”

許樂在腦海裡進行了一下排序,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的樣子進行了一下覆盤,繼續聽著朱定國講。

“許副職廳,您看”,他指著眼前的一片說道,“該城一九五五年發現,城址平面為東北角不規則的五邊形,城址大部分壓在今鄭府市區下,個別地段的城牆仍高出現今地面。經解剖,鄭府商城的城牆多為平地起建,分主體牆和護坡兩部分,城外無壕。”

許樂一愣,沒有壕溝,這是自信呢還是如何?

“該城始建於二里崗下層早段,繁榮於二裡崗下層晚段和二里崗上層早段,廢棄於二裡崗上層晚段,與二里崗文化相平行。故此城當系成湯至仲丁遷隞之前諸代商王所居之亳,而二里崗文化就可被定為有商一代前期文化”。

“在我們這,前幾年,一九九零年,在鄭府西北遠郊約二十公里處的小雙橋村一帶又發現了一處大型遺址,總面積約一四四萬平方米。該遺址延續時間較短,在年代上相當於二里崗上層晚段。其時正當鄭府古城與偃師屍鄉溝古城衰落之際,一九九五年該遺址還發現了與甲骨文為同一系統的朱書陶文。又將有商一代文字的出現向前提早了一段。”

隨後,朱定國又介紹了一下,在一九五四年發現,一九六三、一九七四年發掘的荊鄂黃陂盤龍城古城,可作為二里崗文化一些小型城址的代表。該城位於長江北岸盤龍湖湖濱的一座小山丘上。與黃陂盤龍城古城同類的城址還有晉州夏縣東下馮古城、垣曲的古城鎮古城、豫州焦作的府城古城。

除以上介紹的王都及方國都城或軍事重鎮外,西安老牛坡、藁城臺西、柘城孟莊、濟南大辛莊等遺址從發掘所獲資料看,也應是區域性的中心聚落,它們雖未發現城牆,但也不能排除作為方國都城或重鎮的可能。

許樂看著眼前的遺址,挖的一個個土坑和一道道圍了起來的城牆,不斷的點頭,有了一個大概的印象。感受著這裡的氣息不斷的在向體內流竄,許樂還是趕緊比了一下氣脈,他現在有點不想吸收這些了,都已經沒有了氣血,更多的是一種陰氣,不是特別好,倒不是說有什麼壞處,就是擔心引起太多需要陽氣化解,但是體內的那二位的血氣可不多了,除非是再有新的血氣入體才成。

“二里崗文化的下層早段和晚段都分別包含哪些區域啊”?許樂問著朱定國。

“二里崗下層早段分佈範圍比較小,主要分佈於豫州省中西部的鄭府—伊洛一線,兼及晉西南和太白的關中東部地區。前面說過,豫州省中西部是二里頭夏文化的中心分佈區,早商文化在形成之初即佔據這一帶,很可能說明滅夏之後的一段時間裡,商王朝是將經略的重點放在有夏之居的範圍內。而此時位於二里頭遺址附近的偃師商城,很可能即是為統治夏遺民所專設的一處別都。這也正是該城在始建之初既已步入繁榮期的內在需要。”

許樂聽著朱定國的介紹,對於偃師商城也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

“二里崗下層晚段時分佈範圍有所擴大,向北達到了豫州省的最北部,向東佔有了豫東和江淮地區西部,向南則到達了鄂東北長江沿岸。這一時期商文化的分佈範圍的擴充套件,顯然是針對東南方和南方。江淮地區和鄂東北一帶所迫近的皖南—贛東北地區,不僅是當今我國銅礦的一大產地,也是古代著名的產銅中心。”

許樂聽到銅礦這兩個字的時候,突然想到了堯帝,三阿之南、丹陵,這個丹是紅色的意思還是指的銅鐵礦呢?有點走神的意思,朱定國看著許樂,以為自己講的有問題呢,許樂隨後連連笑著說,“對不起啊,我剛才有些走神了,您繼續”!

“到二里崗上層時,二里崗文化發展到了全盛時期,分佈範圍進一步擴大。向北直到太行山以北的壺流河流域,向東又延伸到了齊魯省的西半部和江淮地區的東部。此期二里崗文化的分佈範圍之廣,是有商一代以前任何一個考古學文化所無法比擬的。值得注意的是,此期商文化向北方的擴充套件與其先前向西部渭河流域的突入,從分佈上恰好形成了面對晉陝高原的鉗形包圍之勢。聯絡到晚商武丁時期與西北方異族之間的頻繁戰爭,則此時商文化的分佈態勢,很可能已體現了商人遏制西北方業已強大起來的敵人的戰略意圖。此時,偃師商城和鄭府商城也同處於繁榮時期。說明商人的勢力已達巔峰狀態。”

許樂搖了搖頭,並不是特別認同這個結論,“這都是猜測,不是真正的事情,很多時候都是被迫的,與是否繁榮強大並沒有直接的聯絡”!許樂也沒有順著朱定國說。

“嗯,您說的也有一定的道理。等到了二里崗上層偏晚階段,商文化向外擴張的迅猛勢頭有所減弱,只是向齊魯腹地有所縱深。此時正當商王仲丁、外壬居隞時期前後。從文獻上看,大約商王仲丁—河亶甲之時,東方藍夷、班方等夷人不斷侵擾商王朝,商王朝對其採用了征伐的手段。很可能是伴隨著這種大規模軍事行動,商人的勢力才深入到濰河以西之地。”

“由於二里崗文化在擴大分佈過程中和新佔區的原有文化發生碰撞和融合,產生了一些新的地方型別。其核心分佈區即鄭府—伊洛一線,可以二里崗遺址為代表稱為二里崗型別。此外的周邊地區、則可分出北村(太白)、東下馮(晉州)、大辛莊(齊魯)、臺西(冀州)、大城墩(徽州)、盤龍城(荊鄂)六個地方型別。這六個型別猶如六個花瓣,圍拱著花之芯‘二里崗型別’來展開”。

“二里崗的碳十四測定做了嗎”?

“已經做了好幾次了,從相對年代說,二里崗文化晚於二里頭文化,早於殷墟文化。從絕對年代說,二里崗文化的碳年代資料不多,較可靠的年代範圍是公元前一六零零~一三零零年。相當於商王成湯至盤庚遷殷之前的二十位商王在位的時間”,聽著朱定國說完,許樂又皺了皺眉頭,“那就不能說明是是王城啊,這個時間範圍有點大吧,向後相差了三百年了,有偏差嗎”?許樂不是特別滿意這個結論。

隨後也沒有糾纏這個問題,“在這裡都出土了什麼啊”?

聽著許樂剛才的話語,朱定國也不好說什麼,確實偏差稍微有點大,“主要出圖了以夾砂和泥質灰陶為主的陶器。流行繩紋。炊器主要是斜腹、薄胎的鬲、甗、斝(鬲式斝);盛貯器主要包括大口尊、深腹盆、簋(盆式簋)、豆(包括真腹豆與假腹豆)、捏沿罐等。酒器有爵、(泥質)斝,少見盉。另有少量的釉陶和硬陶。陶器演變的總體趨勢:二里崗下層陶器多薄胎、細繩紋,而二里崗上層時陶胎普遍增厚,繩紋變粗;鬲和甗多由卷沿圓唇演變為折沿方唇(且鬲的頸部多有同心圓裝飾),體形由瘦高向矮胖發展;大口尊由體粗矮、肩部明顯、口徑略等於肩徑到體瘦高、肩退化、口大於肩徑。”

“另外就是,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其基本文化特徵包括:青銅器進一步流行。出現了許多新的容器。工具中新增了一種長條形有銎端刃器如斤、钁、臿等;流行深窖穴;土坑豎穴墓,流行腰坑。有的墓有殉人和殉狗現象;殺牲、殺人為建築物奠基;卜骨用牛骨為主,有灼有鑽,但無鑿”。

許樂聽著朱定國的介紹,感到還是很詳細的,他不斷的點頭,差不多用了一個小時聽完了整體的介紹,也交流了一些問題,聽說千博利教授對這一塊也很熟悉,到時候可以交流一下。

天已經逐漸黑了下來,二人往回走著,突然聽到外面吵吵的聲音,並且有一縷縷的煙霧冒起,有些嗆,許樂心理咯噔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