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那一襲白毫妖嬈(第2/2頁)
章節報錯
許樂點點頭,隨後跟著劉伏忠走向了入口。
入口檢查站的人比較納悶,剛才這個年輕的男子不是買票了嗎,怎麼這會居然有專業的人員陪著,然後聽到劉伏忠說道:“許副職廳,我們現在進入的這個遺址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殷墟宮殿群落,一個殷墟王陵兩大部分內容,其中已經明確的殷墟為商王盤庚所最後遷的都城,這裡最早原稱為“北蒙”。
那個售票員一愣,副職廳,天啊,剛才自己沒給人家好臉兒啊,趕緊低下了頭,許樂也沒有在意,一邊聽著劉伏忠講述一邊往裡走。
“您很清楚,本世紀初,殷墟因發掘甲骨文而聞名於世,先後出土有字甲骨約十五萬片,明確了晚商曆史的時間週期大約距今三千三百多年。六一年三月被列入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隨後劉伏忠開始給許樂詳細的講著“盤庚十四年,有商一代第一十九位君主盤庚遷都於北蒙,改“北蒙”名為“殷”。
盤庚十五年,開始營建殷都。自盤庚遷殷,到公元前一零四六年帝辛亡國,經歷了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廩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共八代一十二位國王二七三年的統治,殷一直是華夏有商一代後期的正反三臺、經濟、文化、軍事中心。
二十世紀初,殷墟因發掘甲骨文而聞名於世。
一九二八年殷墟正式開始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築遺址和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表的豐富的文化遺存,系統地展現了華夏有商一代晚期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確立了殷商社會作為信史的科學地位。
殷墟先後出土有字甲骨約十五萬片。甲骨文中所記載的資料將華夏有文字記載的可信歷史提前到了有商一代,也產生了一門新的學科—甲骨學。也是華夏至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併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由殷墟王陵遺址、殷墟宮殿宗廟遺址、甲骨窖穴等構成。
殷墟位於豫州省安陽市殷都區小屯村周圍,長寬各約六公里,總面積約三六平方公里,遺產地保護區核心面積四一四公頃,緩衝區面積為七二零公頃。
殷墟總體佈局嚴整,以小屯村殷墟宮殿宗廟遺址為中心,沿洹河兩岸呈環型分佈。現存遺蹟主要包括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殷墟王陵遺址、後岡遺址以及聚落遺址(族邑)、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鑄銅遺址、手工作坊等。
許樂聽著綜合介紹突然問了一下:“劉先生是哪畢業的”?
“我其實也算作蘇先生的學生,只不過不是入室弟子”!劉伏忠有點訕訕的答道。
“那不管怎麼樣也是師兄了,那師兄咱們先從眼前的宮殿宗廟遺址給我講一下吧”!
“好的”!隨後劉伏忠開始講起。
宮殿宗廟遺址位於豫州省安陽市洹豫州岸的小屯村、花園莊一帶,南北長一零零零米,東西寬六五零米,總面積七一.五公頃,是商王處理政務和居住的場所,也是殷墟最重要的遺址和組成部分,包括宮殿、宗廟等建築基址八零餘座。在宮殿宗廟遺址的西、南兩面,有一條人工挖掘而成防禦濠溝,將宮殿宗廟環抱其中,起到類似宮城的作用。
宮殿宗廟遺址又被稱為殷墟宮殿區,這裡發掘的巫師三座建築基址,是殷墟宮殿宗廟區的主體和殷王都全盤規劃、佈局結構的重心所在,被考古學者劃分為甲、乙、丙三組基址。甲組建築基址共發現十五座,是宮殿宗廟區內建設時間最早、使用時間最長的建築,被認為是商王室的宮室、寢居之所。乙組建築共發現二十一座,多數結構繁複,面積巨大,互相連屬。這些建築被認為是殷王室的宗廟建築。丙組共發現十七座,被認為是商王室的祭壇建築。目前,在宮殿宗廟區已發現大型夯土建築基址八十餘座。這些建築基址形制闊大、氣勢恢宏、佈局嚴整,按照華夏古代宮殿建築“前朝後寢、左祖右社”的格局,依次排列,分佈在以宮殿區為中心的範圍內。
隨後,劉伏忠領著許樂來到了一個發掘簡史展廳,許樂看著那一幅幅的圖片,從二八年一直到三七年間,前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對殷墟進行了十五次大規模科學發掘。發掘總面積為四萬六千餘平方米,在殷墟範圍內發掘出宮殿宗廟、王陵、手工作坊等遺址,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文物,數以萬計的甲骨片、青銅器、玉石器、陶器。確定了史書中記載的“殷墟”的具體位置。為研究殷代社會的正反三臺、經濟、歷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科學價值,這裡主要展示殷墟幾次重大的考古發現。
許樂對這些圖片印象深刻,因為他看過多次啊,書本上、先生家裡,還有給自己的手稿中都有啊,還有原版的呢,但是看到這麼多還是非常激動,不斷的點著頭!
突然,外面有人叫道,“劉老師”!進來一個稍微顯得年輕的不到三十來歲的男子吧!
劉伏忠轉頭一看,“呦,吉根”!
他看著那個來人說道:“來,見見你師叔”!
突然,許樂看到大廳裡的人,尤其是工作人員都楞了下來,看著自己!
許樂也愣了,他楞倒不是因為這些人愣了下來,他愣住是因為感覺到一股股的寒氣奔著自己而來,在西邊,這股寒氣有一種陌生感,有一種怒氣,但好像也有些莫名的欣慰感,許樂有點摸不著頭腦!
他指了指西邊的方位說道,“那邊是什麼地方”?
“婦好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