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之朔,是謂正旦,子婦曾孫各上椒柏酒於家長,稱觴舉壽,欣欣如也。

東漢的《四民樂令》中便有以上記載,說的便是正月之拜年。

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親戚。

正是大年初一,拜年時!

週三郎推著週二郎的輪椅,帶著四郎,五郎和周靈昕去拜年。

本家之中,只有二叔家和大姑家了,自然,他們還得去厲宅拜年,厲隱是三郎四郎的師父,宋老又是五郎和周靈昕的師父。

其他的村民,雖然和他們或多或少有些親戚關係,卻並不需要初一進行拜年。

原本週老村長家,他們也去得的,可兩家人越走越遠了,自打來了清水村,到後來的青雲村,老村長一家都不再和他們親暱了,往來自然是少了。

偏周老村長家還處於清水村,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周春來便跟小輩們說了,初一拜年就算了。

說得複雜,小輩們其實只需要在周宅轉一圈,然後去厲宅一趟,初一拜年便完了。

聽週三郎說完早上的行程,周靈昕這才恍然大悟,難怪呢,今日用早膳時並未見到二叔一家和大姑一家,原來竟是這麼一回事。

後知後覺的周靈昕這才想通了箇中道理。

周喜來夫婦呆在錦城打理鋪子,一般不回來,再加上鋪子本身是自家的,吃住都在那邊,所以周宅的西邊偏遠的院子,是他們自己選擇住下的地方。

說是偏遠,其實周宅也沒多大,只一會兒便走到了周喜來一家的院子。

週三郎快走幾站,敲門後便推門走了進去,大概是為了便於拜年,門沒關實。

周喜來聽到有人敲門,便走了出來,看到週三郎推著輪椅,帶著弟弟妹妹們過來了,笑著說道:“快,快進來,二郎也過來了呀,其實我們一會兒要過去拜年,二郎沒必要專門出來一趟的。素娘啊,素娘,快拿點心出來,昕寶他們過來了。”

週三郎扯了扯嘴角,無奈地道:“……二叔,明明我帶頭過來拜年的,咋二叔就知道說二哥和昕寶來了!”

李氏從裡屋出來,正好聽到週三郎說的話,只好瞪了周喜來一眼,笑道:“三郎,你別聽你二叔的,快坐,吃些點心糖果,還有甜水,我特意一早起來做的,快嚐嚐。”

說著,她盛著甜水,放到桌上,又盛了幾碗出來:“二郎四郎五郎,你們也喝。昕寶,快過來,二嬸抱抱。”

周靈昕笑著跑了過去,笑道:“二叔,二嬸新年好,祝萬事如意,生意興隆!”

李氏聽了笑彎了眼:“哎喲喲,還是咱們昕寶可人,小嘴就是甜,來,吃糖果。”

周靈昕任由李氏給她裝糖果,雖然她不怎麼吃,卻依然甜甜笑著:“謝謝二嬸。”

“二叔二嬸新年好。”其他郎也趕緊湊了過來。

李氏笑得合不攏嘴,忙道:“好好好。”

她拿出幾個紅包,塞到幾個小輩手中:“紅包不大,是個心意,可別嫌少呀。”

“謝謝二叔二嬸。”

周長順從外頭進來,正好看到家裡來人了,趕緊道:“堂哥堂弟,堂妹好!”

他不過是出去跑了一圈回來,這都過來拜年了,差點就錯過!

“堂弟/堂哥好。”週二郎他們也一一回道。

在周喜來這邊坐了好一會兒,週三郎終於站起身,說道:“二叔二嬸,我們去大姑那邊一趟。”

周喜來一愣之餘,週三郎又道:“原本該初三去拜年的,都住一個屋簷下,爹說沒那般講究。”

周喜來想了想,這才道:“那行,長順,你也跟著一起去,完了再去你大伯那邊去拜年。”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