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丫頭,你的意思是……”

梁妙書莞爾一笑。

“族長大人不會真的以為,欽差大人在這裡逗留三天,只是為了要匡州的發展規劃吧?”

一語驚醒夢中人!方印瞬間明白了梁妙書的意思。

“你是說……無名親自前來,是為了……那道遺詔?”

梁妙書點點頭,心中對皇帝的手段更加感嘆。面對匡州這個曾經被皇族虧待,甚至迫害過的地方,皇帝並沒有將什麼虛幻的皇族顏面擺在第一位。他深知,現在的境況之下,皇族無論做什麼,都顯得心虛,也不會取得匡州的信任。

所以他首先要做的,便是取信匡州,先將一個無法拒絕的大恩典壓在他們的頭上,這樣一來,匡州就不得不在皇帝設定好的道路上面走下去。

匡州人最想要的是什麼?無疑是恢復名譽,從此可以光明正大地生活在眾人面前。

皇帝給了他們這個念想,率先將自己放低,不光如此,還直接做到了極端,下了罪己詔,給足了匡州顏面。在這種情況下,匡州如果再不答應,便是存了反心,便是在道義上面站不住腳,那麼他就可以藉機出手。

有了莫大的恩典在前,不管遺詔的內容是什麼,不管以前匡州跟皇族之間存在什麼矛盾,都會頃刻間煙消雲散。

這一手,不光是打給匡州看的,也是打給雲東看的。

他們妄想插手匡州的事務,藉以取得匡州的信任,借遺詔生事。皇帝則直接斷其後路,以後不管誰再說什麼先帝的事情,都會被質疑,也就沒有用了。

抓住了先機,先獲取了百姓的認可,再得了匡州人心。這一局,皇帝大獲全勝。

方印重重跌回椅子上面,多年來跟皇族之間的周旋與試探,讓他身心俱疲。

“罷了。遺詔原本就是先人們為匡州留的後路,為的是保匡州平安。如今皇族表態至此,若是匡州半分不懂感恩,只怕這份遺詔,以後便成了催命符了……妙丫頭,說說你的計劃吧。關於匡州的祖業,你有什麼看法?”

梁妙書將隨身的一個小冊子拿了出來。

“要想重新發展兵器冶煉,光憑匡州一地之力,目前很難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恢復到全盛時期。換句話說,端朝在復興,匡州也需要時間來複興。端朝之內的鐵礦的確不富餘,朝廷若是想讓匡州重新煥發生機,就必須給予一定的支援。”

方印翻看著梁妙書遞上來的小冊子,只是寥寥幾頁,就已經完全顛覆了他對祖業的認知。

“你想讓朝廷在銀子和資源上給予支援?不行,這絕對不可能!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在方印的印象中,先人們發展祖業,大都是憑藉著自己的經驗和能力來發展。從小他聽到家裡討論最多的話題,無非就是銀子從哪裡來?鐵礦從哪裡來?技術問題怎麼解決?以後如果朝廷不再用我們鑄造兵器了,匡州的出路又在哪裡……

在他的潛意識中,銀子也好,礦產也好,都是需要自己解決的問題。朝廷需要地方發展,必要的時候成為朝廷的兵器,他們需要的,絕對不是隻會給他們製造困難的地方。

但梁妙書顯然不這麼想。

“要想馬兒跑,先給馬兒先吃飽。這個道理,隨便出去問一個路人都明白的道理,難道朝廷會不清楚?皇帝不是先帝,他想要的,他所求的,是整個端朝的發展。一個偌大的朝廷發展,尚且需要無數的資源和人才,更何況匡州一個這麼小的地方,難道就沒有難題了?”

“說得好。”万俟謙欣慰地看著梁妙書。

“妙丫頭說得對,皇帝不是先帝,匡州未來的發展,也絕對不會再效仿以前的路子。匡州在之前的發展上面,走了太多的彎路,吃了太多的苦。老皇帝之所以一直隱藏著匡州,先帝之所以一心打下匡州,為的是什麼?不光是因為匡州掌握著端朝的兵器製造,更重要的是,他們覺得,匡州完全可以憑藉一己之力,就發展得很好。”

“一個小小的地方發展,居然可以不依靠外力。這讓朝廷焉能不心驚?”

這些話彷彿一道閃電,直接劈開了方印多年不解的疑惑。他似乎明白了,為什麼先祖遺訓,不得展露自己的鍊鐵技術;不得在毫無依靠的情況,跟皇族再次達成合作……

那時候他總是不解:先祖們既然在皇族的身上吃了那麼大的虧,為什麼臨了只說要給自己找個依靠,而非永遠拒絕與皇族合作。

想來,先祖們早就想通了這一關節,匡州有這樣的歷史和技術,不可能永遠遊離於端朝發展之外。先帝糊塗,後繼者卻未必糊塗。早晚有一天,皇族的人會找上門來。而對於皇族的求和與利用,小小的匡州除了合作,根本無力抵抗。所以,他們給匡州的後人留了最後的底線——一定要依靠外力。

方印沒有想到,困擾自己多年的疑惑,竟然是被眼前這個小丫頭三言兩語解開的。他原本只以為她在技術上面通透,沒想到,對於人心,尤其是皇族利益,看的更為透徹。

“貿然讓朝廷撥款和鐵礦,太過唐突,也會讓皇族引起不必要的猜忌和懷疑,所以你打算,讓匡州自己開展打鐵業務,給皇族一個自給自足的形象。”

“不錯。”梁妙書起身,翻到其中一頁,素手一指。

“匡州要趁熱打鐵,趁著聖旨帶來的震撼還沒有完全被壓下去,立刻對外宣稱,將承攬端朝所有地區的打鐵業務,不拘什麼型別,農具也好、器物也好、兵器也好,什麼都可以承接,且前一百位客戶,價格優惠。但是有一點,下訂單的人,必須同時提供足量的鐵礦。否則訂單便不承接。”

藍若澤面上一喜!

“這個辦法可行!據我所知,端朝雖然鐵礦不甚豐富,但絕對不至於到匱乏的程度。只要肯找,用量不大的話,足以支撐。”

万俟謙捋著鬍鬚點頭:“如此一來,也可以明確端朝如今哪些地方的鐵礦比較豐富,省著朝廷派遣專人出去費力尋找了。很好,一舉數得。”

……

第二天,無名便收到了方印的請帖。

請他今日午時三刻,到匡州最大的一間酒樓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