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妙書一愣,看了看自己的穿著,又望向柳明河。

“有什麼問題嗎?”

鵝黃色的長裙,細腰盈盈一握,全身沒有半點裝飾,頭上更是隻插了一根素色的簪子。

還是木質的!

“咱們是要去賞燈!賞燈!你就不能穿的喜慶一點的嗎?你這樣的穿著,與平日去上夫子的課,有何不同?”

不同?

梁妙書仔細想了想,然後老老實實地回答。

“上夫子的課,要穿學子服。”

柳明河:……

“行行行,你說什麼都對。”

外面的花燈已然點起,再換衣服也來不及了。

她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算了,就這樣吧!”

對梁妙書來說,乞巧節不過是個傳統的情人節。雖然在許多的影視劇看過搭建的場景,也在不少古書中看過相關的記載。但身臨其境還是第一次。

街上似乎比過年還熱鬧,街邊彩燈高掛,街上小販叫嚷。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好一派盛世的煙火氣息。

梁妙書見這情景,不由感嘆。

如今的端朝,百廢待興。這樣大好的前景之下,若是能夠為端朝出一份力,讓天下所有的百姓,都能夠長久地過上這樣的生活。哪怕為此孤苦一生,她也願意。

“怎麼樣啊?”

柳明河的聲音從旁邊傳來。

“看呆了吧,是不是比書還好看?”

梁妙書未及回答,便被柳明河拉到了一個乞巧的小攤上。

每年乞巧節,所有的女子都會進行投針取巧。

攤主會在七月初六,將鴛鴦水倒入盆中,經過一夜,於七日初七,在陽光下曬一天,及至下午,便開始有女孩子們陸續開始乞巧。

女孩子們相繼將針投入水面。若針下沉至碗底,或投射到碗底的影,只為筆直的一條,即為乞巧失敗。若針浮於水面,投影為散落之形,即為乞巧成功。

穿書之前,梁妙書只覺這是一項傳統的活動,雖然聽過,卻從沒試過。

不過是借用水的張力,使針浮於水面之上。

至於投射出的影子是何形狀,與太多的因素有關。與巧不巧,並沒有什麼關聯。

但柳明河卻對此有極大的興致。

燕歸苑的學子們幾乎都來了,排在攤位之前,一個接一個地乞巧。每個人有三次機會,三次不過,即為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