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離開(第1/2頁)
章節報錯
齊王府和宣平侯府的親事,原本應當受到各方關注。
現在卻因為明和大長公主的事情,所有人都不再關注。
明和大長公主死了,跳城牆死的,當時時間還早,城牆附近的人不少,許多人都看到了這一幕,還有不少人聽到了明和大長公主的話。
皇上得位不正,皇上謀害了先皇……
明和大長公主的話,昨天晚上就開始傳播出去,今天一大早,幾乎所有人都在暗中討論這事,都在猜這事是不是真的。
雖然有些話不太敢說,也就只是親近的人說一說,但許多人覺得這事可能是真的,皇上的得位可能不正。
更有幾位老臣臉色很難看,他們當時是得了先皇的囑咐,先皇看中的是齊王,他們都知道。
可就在先皇生病的時候,先是齊王出事,而後先皇駕崩,事情一件接著一件。
當時只覺得是陰差陽錯,現在想起來處處都有謀算的痕跡,怎麼就好好的齊王的地方就失火了,齊王差一點就葬身火場,最後跳下閣樓還傷到了腿。
因為這事,先皇一時間承受不住,當天就駕崩,而當時侍候在先皇面前的就是皇上和明和大長公主。
這兩位當時就是在的,如果真的有什麼,瞞不過明和大長公主,所以明和大長公主說的是真的?
之前推到明和大長公主身上的事情,大家都在暗中猜疑,都覺得這事未必就是真的,明和大長公主縱然跋扈,卻不是一心有這麼大謀算的人,而且真的只為了一點小小的私仇,明和大長公主就能布那麼大的局嗎?
明和大長公主如果真的有這麼大的本事,又怎麼會鬧的名聲越來越差,細想起來明和大長公主甚至還比不得七公主。
七公主至少在事情沒暴發出來之前,名聲一直還是可以的。
如果明和大長公主的事情不是真的呢?那麼是誰要害徵遠侯府,要害安國公府,皇上在一些事情上總是遮遮掩掩,沒那麼爽利,真的是一無所知嗎?
想到皇上如果真的謀害了先皇,那還有什麼事情做不出來的。
謀弟殺父?
皇上到底有沒有做這種事情,皇上是真的重仁義嗎?為什麼他一直感恩的徵遠侯會早早的死了,老宣平侯救過兩代皇上,最後卻連自己的女兒都沒辦法保全。
當時原本定的是明和大長公主的女兒,最後被逼成了安和大長公主之女,真的只是明和大長公主之女勾引了當時的敏國公世子?難道最後決定的不是皇上,一心感恩的皇上,是怎麼把明和大長公主之女換成安和大長公主之女的?
當時那種情形下,其實也不是沒有其他的法子……
百姓們偷偷議論中,朝臣們已經暗中在尋蛛絲馬跡,有些事情不往這個方向想,不會注意,現在明和大長公主掀起了黑暗的一角。
就在所有人關注著皇宮,關注著皇上的時候,齊王世子大婚了……
大紅的花轎從宣平侯府到齊王府,依舊是親迎。
沒有勇王大婚那般萬人空巷,許多人都覺得要出大事,都沒了看熱鬧的心情。
虞兮嬌拜別了安和大長公主,由一位本家的兄弟背上花轎,宣平侯世子現在又傷了腿,起不了身。
來賀喜的朝臣們並不多,基本上就是走一個過場,現在這個時候誰還有心參加喜宴,都隱隱知道些訊息,皇上恐怕不太好。
風雨欲來,有閒心的也就是一些喜歡熱鬧的老百姓。
看著花轎緩緩離開,安和大長公主眼眶紅了,宣平侯早就在一邊大哭起來,還是周氏在一邊勸道,才稍稍好一些。
「大長公主。」秦姑姑看安和大長公主看向侯爺,低聲道。
「其實這樣也好。」安和大長公主臉上露出一絲笑意,很淡,「他這樣的性子,一輩子只能靠著人,周氏雖然出身一般,性子也還算柔軟,不怎麼會當家,和他倒也相配。」
以前覺得兒子是個軟性子的,得配一個能幹的,現在覺得不能幹的未必就不配,周氏的身份一般,有時候也是一件好事。
這個家,兒子是撐不起的,孫子倒是可以…….net
這麼多年,孫子一直擔著不學無術,甚至違逆父親意思的武夫的名頭,卻依然能文武全才,在大事上做決斷也很果斷,比他的父親強太多了,安和大長公主在孫子的身上才看到老侯爺的身影。
一家子有人行了就可以了!
有些事情果然都是註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