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一章、護短,找上門去(第1/2頁)
章節報錯
「很奇怪,今天端王妃一直盯著我說王氏女的事情,一會說是王、謝聯姻,一會又說是王氏女曾經訂於安國公幼子。」虞兮嬌把今天張宛音的話前前後後理順後,說了一遍。
「王氏女?」安和大長公主眸色淡淡。
「說是白石書院上一次考的最佳者,王氏嫡女可以免試的,最後卻沒有免試,要求入學考,我這一次被推著考,也是因為上一次的王氏女的例子在,最初進白石書院的時候,她和七公主、六公主走得都頗近。」
最初見到王祺雲的時候,她就跟在公主身後。
「有人說她是怡王定下的側妃,也有說是庶妃,現在也不知道是不是了。」虞兮嬌困惑地道。
關乎王祺雲的事情,隱隱間總透著些沒有確定的感覺,說都是這麼說的,但應該沒有正式下旨,否則也不可能給人不確定的感覺。
「原本是要訂下的。」安和大長公主放下茶杯,身子往後又靠了靠,大冬天她不願意出去,一方面固然是不願意多動,另一方面是身子骨年輕的時候受了傷,天暖的時候不覺得,天冷的時候就會覺得全身數處很疼。
有時候甚至不能坐著,最好是躺著。
「這事我還真的知道,王謝之爭從來都在,關乎這個王氏女的事情,我因為你在謝氏,和謝氏走得近,就特意地讓人查了查。」
「此女進京後,路遇出宮的珍妃,珍妃很是喜歡她,聽說這兩個人之間還有些淵源,珍妃很看得中此女,回宮後就求到太后娘娘面前,太后娘娘也同意了,以王氏女的身份,甚至可能為正妃,但只求了一個側妃的位份。」
「這事太后和皇上都同意了,但就在要正式下旨的時候,南唐有和談的意思,皇上選中了怡王出使南唐,為了和談的誠意怡王不便成親,甚至不便訂下側妃、庶妃,這事就權且如此了,宮裡的意思,是等怡王回來再宣旨。」
「那會的意思,和談的就算多一位和親的公主,也不算什麼,反正只是一個側妃。」虞兮嬌懂了。
「怡王現在沒有訂下任何妻妾,代表的就是誠意。」安和大長公主眼前一陣恍惚,唇角的笑意變得嘲諷,「當初是那般,現在又這般的低下,皇上還真是……出爾反爾。」
明明是大晉皇朝,南唐不過是偏安小國,皇上卻一直很遷就,現在是如此,以前也是如此。
南唐說什麼是什麼,最多稍稍再商議一番,推卻後還是會退讓。
當初如果不是皇上的意思,自己的女兒怎麼會遠嫁,更不會落得那樣的一個下場,明和縱然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但皇上呢?
「也就是說王祺雲的這個側妃是得到皇家認同的,以後也會真正的成為怡王側妃,就等著怡王歸來?」
虞兮嬌聽懂了,若有所思地道,沒想到這裡面還有這麼多的事情。
「說是這麼說的,但如果南唐不同意呢?南唐若是相中了怡王,也願意嫁公主給怡王,佔了正妃之位,未必就願意留下王氏女當側妃,怎麼看王氏女都是一個大的威協!」安和大長公主看的比他人明澈。
知道這件事情後,當時就覺得嘲諷。
以皇上的態度,最後這位怡王側妃能不能成,還得看南唐那邊的意思,安和大長公主從來沒有看好過皇上。
「祖母,如果南唐那邊真的有公主相中了怡王,而且也願意嫁的話,是不是有可能不願意王祺云為側妃?」虞兮嬌心頭一動,卻還是有些疑惑。
「如果南唐的貴女頂著公主的名頭嫁過來,雖然不能要求怡王不納妾,但納的妾讓她不滿意,還是會提的,特別是這位側妃現在還不算正經的側妃,畢竟旨意還沒有下。」安和大長公主指出關鍵的一點。
「可是京城的
人都知道了,皇家難道還能自打嘴巴?」虞兮嬌柳眉蹙了蹙,一雙明媚的眼眸在溫暖的室內,透著幾分氤氳,看著越發讓人覺得她容色精緻嬌豔,但隨即她嬌媚的眼眸忽然一僵,「死?」
「對,死!如果這個王氏女自己死了呢?或者是出了事情,也或者是因為其他事情,一時想不開。」
安和大長公主點點頭。
虞兮嬌背心一陣發寒,抿了抿唇角,「王謝之爭從來都有,如果起因還是王謝之爭,最後還是因為我,我雖然不是謝氏女,但一直在謝氏長大,算起來也是半個謝氏女。」
「你是在謝太夫人面前長大的,進京後還憑著謝氏女的名頭,差一點免試入了學,從這一點上來說,你和謝氏女沒多少差錯,若是從你這裡得了什麼話,若是傳了什麼意思出去,王氏女一時承受不住,自己尋了短見,再留下一封似是而非的信,這事就全往謝氏身上靠了。」
安和大長公主分析道。
虞兮嬌一咬牙:「端王妃果然是沒懷好意。」
「應該是得了什麼好處。」安和大長公主最瞭解這種宮裡的人,利益相關是最重要的關係。
即便怡王和端王現在也是競爭對手。
「為了讓怡王擺脫王祺雲,張宛音得了好處之後,就想栽到我身上。」虞兮嬌確認道。
「不外乎這個原因。」安和大長公主點頭。
「端王妃還真的是不余余力的要害我。」虞兮嬌冷笑道,「今天但凡我說了點似是而非的話,或者是認同了王祺雲之前和謝氏子,甚至是安國公之子有關係的話,這事就算是我說的了,最後就落在我身上,到時候端王妃再當著人問幾句,這事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