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這裡吞噬完畢後,就將這顆行星也吞噬了。”燕十一直接拍板。

來到隕石坑中心,所有人都相繼液化將這裡覆蓋包裹,隨著液體不斷向下吞噬,漸漸的不斷在擴大,液體中有用的成分被不斷析出,緩緩的向一處聚集,形成顆粒中的材料。

材料顆粒越來越多,漸漸的在中心位置形成了一座山丘。這顆隕星的大小並不是很大,確實富含金屬,燕十一按照思維的慣性,吞噬後析出的金屬顆粒較多,其他的物質都被當做垃圾拋棄。

液化後的眾人沒有了聲音,卻可以直接進行交流。

“首領,我們為什麼不直接建造一

艘母艦,那些材料堆在那裡多麻煩。”燕十二顯然思維更為活躍。

“也是,燕三十四,你構造戰艦有經驗,你就用這些材料造一艘母艦吧,作為去那顆氣態行星的運載工具。”

燕三十四對於這個任務很是開心,直接從液態群體中分離出來,撲向了那對材料,不斷的液化變形。

一艘六角形的戰艦慢慢形成,然後不斷的隨著材料的補充向外面進行擴充套件,戰艦的外殼宛如氣球一樣不斷的擴大。成堆的材料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液化補充到戰艦中,很快一艘千米的戰艦就成型了。

“首領,這艘母艦目前只能做到這樣,再大的話多有不便,我們隨時可以增加材料進行擴充。”

“嗯,那就先這樣吧,填充材料將其加固。然後建造一艘小的登陸飛船。”

燕十一的決定被快速的貫徹下去。

最終,嵌入行星的這顆隕石被徹底吞噬分解,大量的材料被用於戰艦外殼,以金屬為多,只留下一地被燕十一拋棄的廢料。

燕十一對於材料偏向於金屬的原因是好吞噬,好析出,方便晶格化。這顯然與這個世界的大多數戰艦的建造要求不同。

什麼抗性好、堅固、輕便等要求對於本身就是智慧機械體的燕十一來說根本無所謂,他也沒想過建造一個可以載人的艦隊,他也沒有人可以載。

他建造戰艦的要求很簡單,機動靈活,火力強大。他不在乎損耗,給他時間一顆行星的物質就可以建造出無數的戰艦來。

何況這個世界上星球多得是,幾乎隨手可得。

唯一對他產生限制的就是能量和控制能力,現在他只有三百多人,還不知道能控制多少戰艦,這個目前還無法計算出來,但在他的心目中,需要為軍團長建立起一百萬艘以上的無人軍團艦隊來。

看著眼前成型的小型母艦,燕十一從液態狀態脫離出來,直接跳進這艘戰艦中,戰艦內部還在不斷的補充著材料,在進行調整,裡面的空間都被材料逐漸填滿,只留下不大的空間,這是為了應對那顆氣態行星的高壓所準備的。

“好了,一半人員隨我去氣態行星,剩下的人員在這裡繼續吞噬建造。”

說完,一百八十人紛紛跳上這艘母艦,母艦仰起頭飛快的脫離行星向著遠處的氣態行星飛去。

目前能夠使用的能量只有銀芒晶,燕十一有些心疼,不過也沒有辦法,幸好所需並不多,六顆銀芒晶他還拿得出來。

氣態行星逐漸在母艦面前變大,即使在母艦六個引擎的牽引下,也很快被引力所吸引,燕十一在保證機動能力的狀態下減小了推力,慢慢的向著氣態行星降落下去。

昏暗的帶有旋渦狀的巨大氣旋不斷的衝擊著母艦,讓這個近千

米的戰艦就像大海中的一葉小舟,不斷的旋轉著,搖擺著。

氣態行星的大氣幾乎全部都是氫和氦,當然還夾雜著一些甲烷,也有一些遊離的金屬鈉,對母艦的金屬外殼不斷的衝擊侵蝕。

幸好母艦外殼足夠厚,燕十一也不在乎這些。

母艦比自由落體還要快的速度在下降著,徑直向下衝去,外面的溫度在不斷的上升,母艦的外殼微微有些融化,這還是燕十一他們析出的高純度金屬,如果是普通的物質早就融化了。

“首領,我們下降了近千公里,無法繼續下降了,浮力太大而且溫度太高,已經將外殼揮發剝離了近三米厚。”

“嗯,那就讓母艦停在這裡吧,留下燕十二在這裡守候,我們乘著陸器繼續向下。”

所謂的著陸器很簡單,除了幾個巨大的引擎外,幾乎就是一個數十米中心很小空間的圓球。燕十一他們透過一個小的通道,液化後擠進了進去,繼續向下墜去。

不知道下降了多久,燕十一有些麻木了。

著陸器沒有其他額外的裝置,直到燕十一覺得著陸器一頓,他知道這是到了氣態行星的氣液麵,向下就應該是半液態的物質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