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興也勃焉(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秦帝國,咸陽星系。
咸陽星系作為大秦帝國的首都星系,建設還在進行著。圍繞著咸陽星赤道與最靠近的行星軌道之間的附近建起了眾多的長達一公里的節點船,艦首都朝著遠離恆星的方向。
這是組成恆星能量採集環,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戴森環。
兩艘節點船之間小型結構正在被上百艘的星維艦建造,已經造好的結構從遠處不斷的補充到設計好的恆星環的相應位置。
恆星環並未採用通常的連線性結構,而是採用了可調節的艦船模式,這些結構可以橫向伸出柔性的連線結構,用以連線和傳輸能量。
這樣做是為了根據實際需要調節戴森環的大小,也有利於恆星環的穩定。靠近恆星會受到恆星引力的作用,恆星環會受到引力牽引不斷的向恆星移動。為了收集和抵消恆星的引力,這些節點船在縱向張開兩面巨大的太陽帆。
遠遠望去,咸陽星就像在腰間鑲上了一條巨大的光環。
那顆奇怪的礦星依然籠罩在黑色濃霧之中,並沒有多大的變化,即使內部有變化也看不出來,被其濃密的霧氣所掩蓋。
大秦領地對此並沒放鬆,尤其是從第17礦星出來的那些人對於侵空爆發的危險性可都是十分的清楚,這裡被佈下了三支巡邏艦隊和眾多的監視探測器。
很多人都不知道為什麼秦鋒會將領地選擇在這裡,從一個侵空爆發的地方換到另外一個容易爆發的地方,河系這麼大,為什麼不能找個安全的角落棲身?
只有秦鋒知道自己的無奈,殖裝者身上的虛空蟲需要食物,無疑侵空爆發的地方就是可以獲得晶石的地方。
說不上是虛空蟲影響了宿主的思維,還是為了生存不得不這樣做,秦鋒都沒有太多的選擇,這隻有少數高層和殖裝者自己知道,秦鋒並沒有過多解釋,但也無人質疑這一決定。
能有個屬於自己的家園還苛求什麼呢,如果你不想有一天被別人拉去做礦奴的話。
兩顆氣態行星附近的衛星被改造作為宜居星,風決的建議是不過渡開發咸陽星系,一方面考慮到第4礦星這個潛在的問題,另一方面過於密集的宜居星域不利於首都星系的防守。
整個咸陽星系的宜居星建設只是止步於此。
這兩顆宜居星計劃部署二百艘城市艦,可以承載一億人口,也算是首都星系最人口最密集的區域了。
相反,依託三顆氣態行星,以戴森環的思路建立了一道環形防禦圈。按照恆星際空間的六個等分點,需要建造六艘巨大的戰城艦作為基地防衛咸陽星系。
在這裡戰城艦被當成了防禦要塞,目前只部署了兩艘,剩餘的四艘還在建造中。不過所屬的防禦艦隊卻已經部署了一部分,隨著建造還在進行增加中。
首都牧武星前面也規劃了三個戰城艦組成的防禦要塞,但還沒有進行建設。
咸陽星系作為大秦領地的核心區域,已經初見規模。
大秦領地現在是地廣人稀,秦鋒選定的這一塊星域除了一些還沒有走出自己母星的土著外,幾乎是空白的荒蕪區域,也等於是沒有任何人完全探索過。
大秦領地雖然地處河系邊緣,由於臨近第V星區所在的旋臂,處於一個直徑一百光年左右的的星團,初步算下來也有將近兩千顆恆星,也就是說有兩千個恆星系,恆星資源並不缺乏。
不過相對於恆星,較大的行星資源卻並不是很多,平均下來一顆恆星也就一個行星。
在恆星系內宜居帶的行星就更少了,根據超空間探測器獲得的資料,也就只有不到二十幾顆行星適合改造成宜居星,天然的除了現在咸陽星系的星牧武星之外,就再也沒有發現了。
當初秦鋒直接就選擇了咸陽星系作為落腳點,也是極為幸運的。
咸陽星系在這片星域所在的位置恰好是偏向星團的中心附近,位置恰好在星團沒有突出到河系暈的星系盤平面內,受到河系核的引力影響較為均衡,是個較理想的地帶。
周圍兩個恆星系也恰好是行星眾多,風決和秦白羽決定優先進行發展。因此這兩個恆星系被分別命名為重光星系和明黃星系。
“重光星系”是因為這個星系的主恆星身旁有一個褐矮星的伴星,在特定的時候會導致光線被其重力彎曲形成一個小的光斑。“明黃星系”是由於恆星明黃星的顏色看起來偏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