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感激的對著另一邊的王旦使了個眼神,王旦舉起酒杯也對著孫策也點了個頭,孫策自然是不想認袁術為義父,自己從來沒有看得起過這個每天都把四世三公掛在嘴邊的袁家嫡子,但孫策也知道如今自己和父親在袁術麾下絕對不能跟他起正面衝突。

袁術自然是沒有看到這一幕,但袁術身旁的孫堅和一直關注孫策的龐籍卻是盡收眼底,王旦跟孫堅交好這事壽春幾乎無人知曉,袁術要收孫策為義子這事一說,孫堅就知道按照孫策的脾氣怕是要當初開罵,所以才拜託王旦讓孫策先暫時推脫。

龐籍只是冷眼旁觀,按照他所得到的訊息,孫堅此人在壽春是屬於被排擠的,但如今他卻看到袁術麾下的謀士王旦竟然會好心提醒孫策,這不由得讓龐籍對這訊息有所懷疑,看來孫堅跟淮南眾人的關係也不是那麼僵。

酒過三巡後,眾人紛紛向袁術告辭,而醉眼惺忪的袁術一把握住龐籍的手道:“醇之兄,我期待你來壽春的那一天,到時候我定然要與你天天不醉不歸。”說罷在管家和袁耀的攙扶下回了房間。

星夜,幾騎從壽春城連夜趕往廬江的方向,而孫堅也帶著孫策和程普的遺體回了宅院。

孫堅看著躺在床榻上的程普,看著他遍體鱗傷的遺體,還有那心脈上恐怖的刀痕不由得悲從中來,而跟隨

程普、黃蓋、韓當、袓茂,是東吳的老將,老到什麼地步,老到是最早跟隨著孫堅起家的,是東吳當之無愧的第一批元老。

程普字德謀,右北平人。為人老成持重,勇於挑重擔,居於四人之首。

他曾接戰華雄副將胡軫,飛馬挺矛,沒幾個回合,將對方挑於馬下,以此突破第一防線,使得大軍直逼汜水關前。此後,他一直緊緊跟著孫堅,不離左右,是鐵桿的保鏢。向袁術要糧,有他;與袁紹爭論,有他;討伐劉表,有他;攻擊黃袓,有他;凡是重要的場合或戰爭,都有他的身影。他見多識廣,孫堅攻入洛陽,得到玉璽,不知是何物,是他解釋出是卞和玉所制的歷代傳國璽。

孫堅戰死,他又跟定了小主公孫策,程普功大望重,堪為東吳國寶級的人物。

黃蓋字公覆,零陵泉陵人,經歷與程普差不多,功勞也差不多。

套用一句現代話來說,他是吃苦在前,享樂在後。他性格敦厚,待人忠義,卻很有韜略,不止在沙場上衝鋒陷陣,且甘願隨時隨地為主公獻出生命,即使肝腦塗地,也無怨無悔。

赤壁之戰自動請纓,願意遵行周瑜的苦肉計,來對曹操詐降,以此進入曹軍防區,近距離地對敵艦實施火攻,千百年來,提起赤壁之戰,人們就會想到黃蓋。

韓當字義公,遼西令支人,有和程普、黃蓋相當的資歷,但為人低調,不事張揚,一步一個腳印,一刀一槍積下了累累且赫赫的戰功。

他沉穩持重,在孫堅進攻劉表時,輕兵冒進,他曾勸諫不如暫時班師,以待來日。可孫堅不聽,結果慘死陣中。

跟了孫策,他猶事孫堅,仍然指到哪,打到哪。

對周瑜,他欽佩得很,無條件地服從將令,當先鋒,所向披靡;當左翼,呼應得當。

最為可貴的是,他這樣一個元老級的人物,從不倚老賣老,心甘情願地和後來的周泰配成一對戰將,合作默契,猶如一對雙刃,鋒利地插向敵陣。

袓茂字大榮,吳郡富春人,有元老的資格,卻沒元老的壽命,有元老的功勳,卻沒元老的福分。

他是四個老將中最不幸的一個,可謂曇花一現,然這曇花一現,著實現得可貴。若沒這一現,便沒了孫堅,當然也沒了後來的孫氏家族的江東霸業。

孫堅對陣華雄的那一仗。華雄夜襲孫堅營寨,孫軍大亂,孫堅意圖突圍,華雄緊追不捨。為了掩護主公,袓茂取了孫堅的赤幘戴上,以假亂真,分頭而走。結果,孫堅逃脫了,袓茂卻壯烈犧牲。

無論在正史還是在三國演義中,東吳四老將都是孫家真正的中流砥柱,也是孫氏奠定東吳基業的主力,但讓孫堅沒想到的是,這四人都因為劉辯而落得了被擒殺的下場。

遙想自己當初在汜水關時,面對董卓大軍時,孫堅披爛銀鎧,裹赤幘,橫古錠刀,騎花鬃馬,四人跟著一同上場,程普使一條鐵脊蛇矛,黃蓋使一條鐵鞭,韓當使一柄雷霆戟,祖茂使一對雙刀,形成極燦爛的五星陣容,大顯神威。

但再看看現在,祖茂被劉辯所殺,黃蓋、韓當被趙雲和秦瓊生擒,而程普如今也只剩冰冷的屍體,這讓孫堅目眥盡裂,隨後一把抓住孫策的衣領道:“伯符,我與江東劉辯的仇恨已經到了不可調解的地步,今後若是我死了你和仲謀要繼續殺光江東賊子,你知道了嗎?”

孫策和姍姍來遲的孫權聽到孫堅這麼說,都跪下來對著程普的屍體叩首道:“父親放心,我等一定與劉辯勢不兩立。”

孫堅揮了揮手說道:“天色已晚,仲謀你先去休息吧,伯符程普為救你而死,今晚你要替他守靈知道嗎?”

孫策悲痛的說道:“兒明白。”孫權在一旁對著孫堅拱手道:“父親,程普叔叔當初保護我離開江東,這份恩情不亞於救命之恩,兒希望與哥哥一起為程普叔叔守靈。”

“好。”孫堅看著兩人欣慰的說道。

孫堅的兩個兒子都十分優秀,一個勇猛善戰,在軍中頗有威望,一個聰明仁智,無論是程普、黃蓋這些武將,還是朱治這樣的文臣都對孫權讚不絕口。

但孫堅最怕的就是兄弟鬩牆,哥哥和弟弟都如此優秀,可自己這基業肯定只能傳給一個人,長兄如父,自己肯定會將這份基業傳給孫策,那到時候孫權會不會反抗,甚至於出現西漢梁王和漢景帝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