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首的姜尚和孫武讓劉辯覺得實至名歸,至於榜眼和探花位置到底會是誰呢?是平定蕭銑”、“安撫嶺南”、“平定輔公祏”。又率軍討伐**厥,並將其滅亡。隨後奉命遠征吐谷渾,連戰告捷,為大唐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文武雙全,治軍有方的李靖?

是二十歲起,曾先後四次從軍,參與、指揮大小戰鬥數百次。在金人大肆進攻的情況下,力排眾議,堅持予以還擊。四次北伐中,大敗偽齊李成,收復偽齊佔據的城池,以及陝西一帶的商州全境和虢州部分地區等大好河山。大敗完顏兀朮,取得郾城、順昌大捷。就連金人都曾讚道:“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岳飛?

是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在鄱陽湖之戰中大敗陳友諒,攻克平江,滅張士誠。隨後與另一名將常遇春分兵共討北元,攻佔汴梁,在塔兒灣一舉擊潰託音特穆爾所率元軍5萬,元將聞之無不抱頭鼠竄。一生驍勇有謀,戰功及築邊皆功勞顯赫。善於安撫將士,與下級同甘共苦,因此兵鋒所向無不克敵制勝。朱元璋曾贊他為“萬里長城”的徐達?

是戰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曾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攻城70餘座,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作為中國歷史上繼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名列武廟十哲的白起?

是西漢著名軍事家,漢初三傑之一,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投奔劉邦麾下後,又為西漢立國立下汗馬功勞。滅魏破代,背水一戰擊潰趙國。劉邦成皋兵敗後,奉命攻打齊國都城臨淄,並在濰水之戰全殲龍且二十萬楚軍。垓下戰役四面楚歌,圍剿楚軍,一代豪傑項羽也只得引頸自盡,熟諳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指揮井陘之戰、濰水之戰的韓信?

是跟孫武並稱“孫吳”的名將。早年曾求學儒術,後來選擇棄儒學兵。先在魯國統兵擊敗強大的齊國,前往魏國得到重用,改革兵制建立魏武卒,多次統兵擊敗秦國,奪取了秦國的河西之地,“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唐朝設立武成王廟,成為武廟十哲之一,被譽為兵家亞聖的吳起?

是滅中山,破宋,拓地千里,與趙惠文王結盟立約,之後又聯合楚國、魏國,韓國、秦國,憑一己之力締結了伐齊聯盟,燕昭王動員了全國的兵力,任他為大將軍,趙惠文王把相國大印授給了他。他統一指揮著五國的軍隊去攻打齊國,數年間攻克了包括齊國都城在內的70餘城,而且對已攻佔的地區實行減賦稅,廢苛政,尊重當地風俗習慣,保護齊國的固有文化,優待地方名流等收服人心的政策,從根本上瓦解齊國。直接導致齊國由盛轉衰,退出了爭霸中原序列的樂毅?

是奇襲龍城,揭開了漢匈戰爭反敗為勝的序幕。首次出征便直搗匈奴祭天聖地龍城,俘獲700人,取得勝利。隨之收復河朔、奇襲高闕,包圍右賢王,俘虜小王十餘人、男女一萬五千餘人,牲畜達千百萬頭。遠征漠北一役雖與匈奴單于主力遭遇,卻以武鋼車結陣,以弱勝強擊敗單于主力。以過人的軍事統率能力為中國西漢年間的版圖擴充套件做出了巨大貢獻,廣受世人景仰的衛青?

是在老祖宗孫武擅長的軍事理論方面功勳卓著有《孫臏兵法》傳世,在實戰方面更是取得了孫武沒有取得的赫赫戰績。桂陵之戰,圍魏救趙;馬陵之戰,圍魏救韓,兩次神鬼莫辨的戰術,讓同是當世名將的同學、好友兼仇人的龐涓疲於奔命,並最終喪命於亂箭之下。他在一舉報了龐涓挖其膝蓋骨的曠世之仇的同時,也將齊國推上了在戰國時的頂峰,成為當世東方的超級大國,而隨之所產生的連鎖反應,諸如:魏國衰微,商鞅變法等等都成為了歷史重要的拐點,一個下身癱瘓卻依舊能夠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孫臏?

劉辯緩緩將幾個最有希望奪得榜眼的統帥人才在自己腦海中過了一遍,隨後他就發現這幾個人的彪悍戰績可謂不分伯仲,無論是誰都有希望奪得榜眼和探花的位置。

劉辯撓撓頭,他索性也不再去想,而是看向了榜眼的位置。

只見榜眼上竟然有三個人名,分別是李靖,白起和韓信,三人的統帥值也無一例外的都是106。

這三人確實配得上106的統帥值,其實按照劉辯來看這榜眼恐怕不止這三人,可能是因為系統的限制,所以才導致每個排名至多隻有三人。

“系統,看看探花的位置都有誰?”劉辯突然期待起來。

片刻後,竹簡的探花位置發出一陣光芒,隨後緩緩出現幾個人名,分別是吳起、孫臏和郭子儀,他們的統率值都為105。

“居然是郭子儀?”劉辯有些驚訝,按照劉辯以為,這探花的位置吳起和孫臏配得上,可這最後一個位置竟然給了郭子儀而不是徐達、衛青或者霍去病。

給郭子儀四個字的評價,應該是最為中肯的,那就是再造大唐,如果沒有郭子儀的話,唐朝可能真的一百多年就打住了。而且再之後,中國極有可能再次進入東晉十六國那種狀態。外圍的回紇、吐蕃,會順勢進攻中原,徹底改變歷史的走向。

安史之亂爆發後,郭子儀任朔方率軍收復洛陽、長安,在安史之亂戰爭中名列第一。

升晉為中書後,朝堂還並授予汾陽郡王的稱號。代宗時期,他單騎平息了僕固懷恩叛亂,並說服了回紇酋長打破了吐蕃,這是朝廷所依賴的。郭子儀在部隊度過了一生,取得了許多奇蹟般的成就。唐朝也因為他而獲得了多年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