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過三巡後,劉辯站了起來說道:“朕觀江乘縣景象,人人安居樂業,這都是二位的功勞,若天下都是如此,朕就安心了,所以朕希望徐先生能夠出山,讓我大漢各地皆可以用上這等農具。”

徐光啟熱淚盈眶,連忙站起來恭敬的說道:“不瞞陛下,草民一直鑽研這農學之道,用這十幾年的心血編撰了一本農政全書,還請陛下過目。”說罷令人拿來了一大卷竹簡雙手遞給了劉辯。

劉辯接過來後,看著這厚厚的一卷竹簡,翻看了一點後不禁讚歎道:“徐先生這些改進方法真是巧奪天工,我看就是墨翟再世也不過如此,所以朕希望你能出山助朕一臂之力。”

徐光啟連忙起身施禮:“承蒙陛下器重,願為陛下盡綿薄之力。”

劉辯連忙握住徐光啟的雙手,把他扶起來:“多謝先生,還望先生今日跟隨我回金陵。”

徐光啟拱手道:“微臣遵旨。”

“恭喜宿主獲得徐光啟文臣點9點,當前文臣點64點。”

“恭喜宿主獲得寶物——農政全書,當前政治+1,農政全書效果:當認真研讀後,政治隨機增加1~3點。當前獲得寶物將爆表一人。”

“李善長,武力41,統率62,智力94,政治98。當前植入身份未知。”

雖然爆表出來的人物很逆天,也不知道其身份,但劉辯不想去思考他的出處,萬一就投靠自己了呢,還是專注於眼前的事情吧。

筵席過後,徐光啟就跟隨劉辯返回金陵。路途中,劉辯詢問道:“不知道徐先生可知道投石機。”

徐光啟點了點頭:“那是自然,投石機早在春秋時期就有了。微臣自然知曉。”

“可是朕覺得現在的投石機,威力太弱,製作又太麻煩。”說罷讓徐光啟和自己並馬同行,劉辯運用自己後世的一點物理經驗和徐光啟探討了起來。

雖然徐光啟並不是發明家,但是他在機械上的造詣是劉辯不能比的,劉辯只是將其中一點點物理知識告訴了徐光啟,就讓他茅塞頓開:“陛下大才,臣回金陵後,就會著手開始製造。”

夜晚,劉辯開始在宇文成都的指導下,學起了武藝,雖然宇文成都並不擅長戟法,但是教導劉辯入門還是沒問題的。

宇文成都慢慢給劉辯喂著招,但是很快劉辯就累的不行了 雖然劉辯已經是準一流武將,但他也不是天生神力,天龍破城戟重達三百斤。而宇文成都的鳳翅鎏金鏜也不過三百二十斤,周泰的大刀也就七十二斤而已。

當然有一個絕世猛將教導就是不一樣,當劉辯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主帳時,驚奇的發現自己的武力值已經到達了91點,正式變成了一流武將。

第二天一太早,劉辯一行人就繼續趕路,正午時分就趕到了金陵。到了之後,劉辯立刻帶著徐光啟直奔軍營。

劉辯在軍營中豎起了招牌,也跟張清、太史慈等將軍要求在軍中選拔木匠、鐵匠出身計程車兵。讓他們跟著徐光啟學習如何製造投石機。

因為劉辯給這種士兵兩倍的軍餉,所以報名的人不下百人,於是劉辯讓徐光啟自己去挑選人才,讓他們統一歸徐光啟管理。並且一再叮囑徐光啟儘快研製出來這種新型投石機,以備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