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無心插柳(第1/2頁)
章節報錯
酒仙橋得名,得回溯到幾百年前。
當時有一南方學子赴京趕考,不幸名落孫山。借酒澆愁,一人就喝下了一斤多烈酒,在無名石拱橋側狂寫發洩懷才不遇的詩詞,不慎掉落橋下溺亡。
詩詞頗有幾分風骨,欣賞者尋了石匠將詩詞雕刻在石橋上,永久留下溺水學子的好詩墨寶。
此事傳到皇帝耳中,覺得這樣的才子怎麼可能名落孫山,特調了他的考卷檢視,果然有蹊蹺,追封了他“進士”,並賜下橋名為“酒仙橋”。
於是民間有傳說,學子真的成了酒仙,被佛祖接到了天庭。
為什麼寶昕記得大伯父是在酒仙橋遇見彭信的呢?因為大伯父不僅讚歎彭信的能耐,更對遇見的地方感到驚奇,那是第一座有名字的橋,更難得的是,橋名乃是御賜。
寶昕帶著童媽媽、香芸香薷坐在王氏準備的馬車上,車外由王承重帶人跟隨護衛,她很無奈。
畢竟昨日才受傷今日卻鬧著出門,沒哪個做父母的願意。
可王氏出自江南世族,沒有那種小家子氣,覺得既然瑾兒確實有要事待辦,多帶些人出去就是。
就像瑾兒說的,臉部有傷,又不是腳上有傷,哪裡去不得?!
何況,看孩子今日氣色和心情都好了很多,若是強硬拘著,會不會讓她憋屈影響傷口癒合?
盧太醫可沒保證,一定不會留下疤痕。
唉!若是容顏受損,將來……再說吧。
王承重他們外表看起來就是普通的莊戶人家,可實際上,本事不小,寶昕也很放心。
寶昕努力回想彭信的模樣,除了記得他很高有些黑之外,再模樣其他印象。
究竟彭信當日遇見什麼樣的困難,會對大伯父以命相護?自己尋上門去製造施恩的機會,會不會被發現被拒絕?
王氏替她安排了兩名大夫,各掌內外,後面的馬車上帶了些常備成藥和藥材,有幾筐熱雜麵饅頭,幾罈子雜菜,裡面有肉丁,還帶了些棉袍和棉被,馬車不小,塞得滿滿的。
萬一運氣好,萬一彭信現在提前出現了,萬一就尋到了呢?
大不了,臘月間還來,總得打起精神跟大伯父搶一搶,否則,等大伯父得了勢成為侯爺,自己更沒有勝算了。
酒仙橋在城內往西走,駕車走了半個時辰才到,沒想到還挺遠。
“姑娘,這裡人員混雜,還是別下車了吧?小的們把東西送出去就好了。”
寶昕笑了笑,扶著童媽媽的手下了車。
施粥點在北城外城,酒仙橋的人如果想吃,必須自行趕往北城施粥點。
寶昕也能理解,集中在一起施粥,至少能彼此照應安全能保障,就算受災嚴重,災民大批入城,也不會有多大威脅。
更甚者,也便於京兆府與五城兵馬司對安全的佈置,不用分散兵力。想要處處周全,望望會處處疏漏。
今日雪花零星飄灑,路面被清理,沒有積雪。
寶昕深深地吸氣,顧不上自己的舉止遠遠超出五歲孩子的能力範疇。
“王管事,知道這一片哪裡行乞的人最多嗎?”
彭信不是本地人,好像從外地來的,在臨洛城落魄,與行乞者為伍,差點丟了性命。
他那般的能耐,怎麼會落到這般田地?
“乞丐嗎?酒仙橋背後有條巷子,叫豆芽棚,那裡穿小巷,離城中心的酒樓和市集都很近,能為乞丐帶來收益。”
寶昕知道,有的小巷子因為太窄,不能透過馬車,可人從巷子走,能節省很多時間,算是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