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薛氏、紀青青他們給她送來了這麼好幾大捆,全是紮紮實實耐燒的硬木柴,略節省些,能燒差不多三個月不成問題。

放好東西,紀同寧又跟著他們一起回家。

明日一大早好幫忙一塊兒把東西送過來,開張。

這天晚上,一家子都有點激動得沒太睡好。

次日天剛剛露出點兒要亮不亮的影子,紀青青和薛氏便起來了。

娘倆得將豆漿磨好,豆腐腦則去孫婆子家再做——理所當然的,這是紀青青起的名兒。

還有豆腐腦的澆頭也要煮起來。

做菜煎餅的各種菜一份份切成絲切好裝好、麵粉揉好、燒餅裡要裹入的醬撒的芝麻也需要這會兒準備……

母女兩個忙的不可開交。

紀青青本來還想做點兒芋頭糕的,見狀也只好作罷了。

實在是忙不過來。

等她們一切準備就緒,天也矇矇亮了。

快手快腳的裝上沐嬸子家借來的牛車,出發,正好趕得上縣城裡的人們吃早餐。

沐嬸子兩口子本來是說無償把牛車借給他們的,但紀青青他們一借至少要兩個月左右,哪兒能白借?

便按一天十文錢算,一個月是三百文。

沐嬸子一向來跟薛氏要好,一個月只肯收兩百文。

薛氏也就不太推遲了。到時候自家做的吃食,經常給沐嬸子家送點兒也就是了。

紀青青還特意叮囑了沐嬸子一番,請她不要把自家租用他們家牛車的事情說給別人聽。

一開始沐嬸子還有些納悶,倒是薛氏先回過神來了,一拍手道:“可不是吶!我差點就給忘了!這事兒要是叫她祖母知道,那還了得!”

沐嬸子也恍然大悟,點點頭笑道:“這倒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這日一大早,母女兩個和紀同寧進城後,街面上稀稀落落的有了不少人影,於是三人便將攤子給支起來。

孫婆子也起來了,見狀與坎兒兩個也來幫忙。

很快的,爐子裡也燒上了火。

因為是冬日,旁邊用簡陋的蘆葦編織的圍屏圍了三面,多少能遮擋點兒冬日的風。

紀青青便在這裡守著攤子開始做燒餅,預備攤煎餅,薛氏挑著一擔豆漿去了孫婆子家。

豆漿得煮沸,豆腐腦等會兒用豆漿現點。

紀同寧見沒自己什麼事了,便笑道:“我懶得杵在這傻子似的,我先走了啊!”

紀青青將烤好的好幾個烤熟的燒餅用裁好的黃紙包著都給他,笑道:“嗯,四哥先去忙吧!”

香味霎時在空氣中瀰漫開來,帶著芝麻的焦香味誘人無比,紀同寧也沒推辭,笑著走了。

這香味終於引來了客人,笑道這餅真是香,來兩個嚐嚐。

紀青青心裡很是高興,口中答應著,開始忙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