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弟倆爭著幫紀青青燒水、拔毛,處理那隻野雞。

中午的時候,紀青青姐妹便留他們在家一起吃。還剩下半隻,留著晚上吃。

天色將黑的時候薛氏等收工了,見了這野雞也沒說什麼。

薛氏他們晚飯是要去沐嬸子家吃的,紀青青便各盛了一碗湯、三四塊好肉給他們,笑道:“爹孃和四哥幹活一定累壞了,先吃點兒墊墊肚子,等會我給祖父祖母他們送一些過去。”

這話主要是說給紀明和聽的。

紀青青、薛氏等誰也不願意因為一口吃的讓紀明和心裡感覺愧疚,而讓一家子人生出嫌隙隔閡。

祖父、祖母畢竟是爹的親爹孃。人心本來就是偏的,自己做到自己該盡的那一份便好,對方怎樣做,與自己何干?

橫豎也從沒盼望過祖父祖母會偏向自家,沒有期盼,也就不會有失望,更不會有煩惱。

紀明和見閨女如此懂事,在受了這麼多委屈還能做到如此,心下愧疚感慨不已,慈愛的笑道:“咱們家的孩子都是好孩子,有你們這樣的孩子,爹這輩子都知足了!”

說的大家都笑了起來。

很快青雪的假期便到期了,只得依依惜別,仍舊回玉水縣城林家去幹活。

薛氏拉著她叮囑了許多話,紀青青也十分不捨。

紀青雪心裡也很不捨,第一次有了一種對於家的貪戀和留戀。

以前那個家,哪裡是家?一回家便感覺各種煩躁,心裡也沉沉的,可現在的感覺,完全不一樣了。

可再不捨,對於這份工她還是很珍惜的,畢竟像林家那樣的好主顧可是打著燈籠也找不著。

每個月三錢銀子呢,加上時不時的賞錢,一個月下來,有的時候能攢到一兩,這可是一筆不菲的收入了。

紀青雪離家後,一家子都有些不習慣,尤其是紀青青和薛氏。

過了兩天,才漸漸的好起來。

稻穀已經全部收進了倉庫裡,紀家那邊的秋收也已經結束了。

二房紀明檜父子後兩天倒是回來了,一回來就被紀老爺子命令下田,趕著收割完畢。

隨後,紀同寧也回玉水縣城裡去了,說是在家裡太無聊,懶得待。

這話把薛氏氣得夠嗆:在家裡怎麼就無聊了?

薛氏嘮叨,紀同寧懶得聽,反正一大早,早飯都沒吃,別人都沒起床,他自己一聲不響的就走了。

走之前倒是給家裡下套子抓了十一二隻斑鳩、鷓鴣、野鴿子之類的禽鳥。都是活的,關在籠子裡養著,讓紀青青他們一天兩隻宰了燉湯喝。

又不知道從哪個山溝子裡搗騰了一大桶大大小小的魚蝦回來,還有好幾條肥大的黃鱔和兩隻烏龜。

斑鳩那些都是沒什麼肉的小東西,便沒給那邊送去,只送了一些魚蝦和一隻烏龜。

紀青青便將那黃鱔和烏龜先養著慢慢吃,魚蝦都在鍋裡烘焙掉水份,裝在大碗裡收著,能吃五六天都不會壞。

還有那些斑鳩,更是好東西,俗話說“寧食天上二兩,不食地上半斤”,雖然沒什麼肉,但是燉湯的滋味可是鮮美無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