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雍城獻糧(第2/3頁)
章節報錯
“張大人說哪裡的話,扶蘇身在朝野。”
“便當為百姓生計憂心,我大秦子民竭慮。”
“此是份內之事,不值一提。”
扶蘇聽聞張呈守要來,便存了壓力從雍縣籌糧的心思。
陳倉雖從公戚風嶺搬回來眾多,跟富縣之數仍舊無法比。
更何況還得留一半給糧庫,以備不時之需。
扶蘇所得的一半,不過才三萬石糧食。
這於他要籌集的數目而言,是杯水車薪。
現下見張呈守虛誇半天,卻不提籌糧之事。
扶蘇心思一轉,是好自行提起。
“只是可憐,百姓受苦數年。”
“賦糧減少,我邊郡將士也跟著受苦。”
“扶蘇只恨不生三頭六臂,為民解憂,為兵士解難。”
扶蘇說完輕輕嘆氣,似是愁苦不已。
張呈守見他為難,也聽聞他所有銀錢皆敬獻出為兵士軍餉。
又見他一心為民,心繫大秦。
胸中欽佩之意更是漫溢。
當下起身垂首道:“下官無能,不能為公子分憂。”
“下官雖不才,也知邊郡形勢事關大秦安危。”
“軍要守邊,糧必不可缺。”
“雍縣雖不算富庶之地,可土地廣袤肥沃,糧食充足。”
“下官預備將庫中十之七成,交予公子充當軍糧。”
扶蘇見他如此上道,心道跟聰明人說話就是輕鬆。
這張呈成雖無大才,卻有大德,是個可堪重用之人。
他朗聲笑著,心情極好,大讚道:
“好,有張大人這句話,我便放心了!”
“如此,扶蘇便先替邊郡將士,謝過張大人。”
飯畢,扶蘇恰巧要往城郊視察民情。
張呈守便主動請求前往。
沿路走來,陳倉鄉里百姓境遇差不多。
賦稅繁重,餘糧只夠果腹,再無其它。
若家中再添人丁,只得從沒人口糧裡省。
如此一來,百姓就只得半飽,
這樣的情景,扶蘇早在咸陽就已猜到。
可真看到實景,心中不免難受。
在大秦看似巍峨的表層下,是無數底層百姓掙扎在生生存邊緣。
嬴政修長城、修陵寢、造行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