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咸陽街坊。

商鋪鱗次利弊,小販吆喝不停。

茶館內百姓議論紛紛。

“你們聽說沒,扶蘇公子昨日向陛下敬獻百萬金銀,可抵舉國半年稅賦。”

一青年人神情誇張,顛著茶碗說道。

“害,昨晚就知曉了。”

旁人得意一笑,他們家就住咸陽。

早在昨晚,這條訊息從咸陽宮傳出來,瞬時傳遍大街小巷。

到了今日,無論是街邊百姓、腳伕小卒、臨縣小官,都在談論此事。

無一不是誇扶蘇公子真乃大秦之幸,出手就解了大秦的危急。

如此,扶蘇名聲大噪,一時風頭無兩。

茶館的小廝路過見人談論起,都忍不住駐足誇道:

“扶蘇公子是天降神人啊,怎地一下子變出這麼多錢財。”

“是啊,百萬之巨,我等連做夢都沒見過。”

幾人說著又開始用盡詞藻誇起扶蘇來。

與此同時,郊外雅苑內。

扶蘇於帷幔後歪斜在腳踏上,只用手肘堪堪支起上半身。

桌案上是嫋嫋茶霧與數卷竹簡。

近侍方才將街坊情況向扶蘇稟報完畢。

扶蘇起身,一手支著頭一手摩挲著茶杯。

街坊的事,自然少不了他的人推波助瀾。

只不過做得格外隱蔽,不會讓人抓住把柄。

這幾年來,他在民間四處安插了自己的探子。

這些人都有明面的身份,或是商販,或是尋常百姓。

扶蘇深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為了不讓陳勝吳廣之事重演。

民心,必不可缺。

只是這民心所得須得有個度。

始皇還在殿上,若是彰名太過,會引得帝王忌憚。

因此,恰到好處,讓嬴政欣慰,又讓百姓推崇,便是最好的度。

他投下這枚石子,波紋自然會一圈一圈地散開。

根據近侍的訊息,到了此時,也差不多該收手了。

扶蘇朝他略一揮手,道:“可以了,叫趙簡上來。”

趙簡是數間雅苑明面上的主人,扶蘇不在時,皆是靠他用心經營。

扶蘇垂首翻著桌案上的竹簡,那都是近來雅苑的收入。

自從前兩天,他借雅苑行監聽之事傳出後。

朝臣和權貴自然不願再來,唯恐又做了什麼不妥之處叫扶蘇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