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在幾個老婦人這裡得到了想法,趕緊忙不迭的去找婆婆。

「娘,我也不是鬧著要住那宅子。我家裡這麼多畝地,我去那幹什麼呀。您說是不是這個理兒?」張氏斂起身上的戾氣,衝著婆婆做低附小的解釋著。

「哼,你倒是臉皮厚。在我這鬧一通,扭臉就學做好人啦?」韓老太冷哼一聲,以為是自己兒子在家裡教訓過媳婦兒了。.

「都是兒媳的不是,三郎在家裡已經教訓過我了。兒媳在孃家沒見過世面,說話做事總沒個規矩。這些年鬧了不少的笑話,多虧了娘心善大度又願意教兒媳。這幾年才懂事幾分,就這也免不了惹笑話。」

張氏是個見風使舵,面甜嘴更甜的傢伙。平時就很會察言觀色,知道哄婆婆開心,事情才好辦。

見張氏不再鬧著跟著去新宅,韓老太暗暗鬆了一口氣。知道這個小兒媳是個不佔便宜就吃虧的性子,抬著眼皮一臉淡定的看著她打算怎麼樣。

「嗯,你能懂事也很難的。既然如此,我也放心了。這幾日我還要收拾行李,這邊不用你來伺候,天色不早了,你也回家去吧。」

老太太開口攆人,張氏怎麼肯走呢。笑的一臉諂媚:「瞧娘說的,老三在家裡睡的正香著呢,我這會兒也不著急家去。」

韓老太瞥了一眼小兒媳,冷笑一聲:「不著急?我這又沒什麼事兒,你賴在我身邊做什麼。」

「阿孃過幾日不是要搬走了麼,兒媳想著多陪一陪您老人家。」張氏舔著臉上前摻著韓老太的胳膊。

「哼,有事兒就說吧。」韓老太有些膩歪的推開了張氏,不讓她攙扶自己。

被婆婆拒絕的張氏一愣,沒想到自己這次真的惹惱了婆婆。

「阿孃,我知道錯了。」意識到自己惹火婆婆之後,張氏不由得想起了上次險些被婆婆休棄的經歷。知道婆婆為了兩個孫子不會真的將自己休了,但也是有手段折磨自己的。

連忙低頭認錯,揉著兩把眼睛,將眼睛弄的紅腫起來:「阿孃,我這麼鬧,不是嫉妒二哥一家子。我是心疼四郎五郎兄弟倆。」

「這事兒跟這倆孩子有什麼干係?你少拿我的孫子說事,我告訴你張氏,我那倆孫子可比你要懂事多了。比起你這個親孃來,他們兩個更孝順懂事些。」

韓老太眼裡,親孫子比誰都好,孫子就是正義跟真理。

可算將話題引出來孫子身上來了,張氏暗暗嘆了口氣:這可真夠費勁的。

連忙走到婆婆跟前,苦著一張臉:「我也是想著四郎跟五郎小哥倆。他們倆年紀小,平時都得靠著三郎幫襯著提溜著,盯著看著審著,才能完成功課。若是有不會的,還能問問二哥。可你們一走,這兩個孩子那不是廢掉了麼。」

「大哥家的二郎,天生喜武不喜文。大哥大嫂也不強求,如今大郎又有了差事,這哥倆日後肯定都差不了。」張氏心裡也是有桿秤的,說起家裡的六個孩子,那是侃侃而談。

「二哥自己有出息,生的一雙兒女更是有本事。別看囡囡是女娃,那也是有福氣的孩子。隨便在大街上撿了個孩子,就給家裡掙了一個大房子。三郎又有二哥當年的風範,連夫子都說二郎是咱們上西村裡讀書最好的哥兒。」

別人家的孩子,都有了好前程。唯獨自家的兩個,年紀小又調皮。越說張氏心裡越難受,眼睛也漸漸紅了。

「只有我家兩個不成器的。年紀小不說,整日裡玩心最重。我跟三郎都沒有本事,可憐了這兩個孩子.....跟著我們受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