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好心建議,怎的就被人扣了個帽子。周氏嘆口氣,抱著那料子悻悻的回屋去了。

韓老太沒想到自己花錢買了兩匹布,兩個兒媳婦竟然起了齟齬。

不過此時她可沒有心思調解二人的矛盾,她的精力全用在了找短工這件事兒上。

“我這心裡頭有數,村裡老實能幹心腸好的媳婦兒總共就那麼幾個。”

韓老太太坐在堂屋裡盤算起來,她讓韓北卿起草一份書契。畢竟是書香門第,自然要跟那些泥腿子與眾不同一些。

簽了書契韓家人就不怕有人毀約,自然有了書契以後起了糾紛,就算鬧到縣老爺那裡也有個證據。

當然這個書契的主意是韓北卿提起的,她一個十歲的小姑娘能懂什麼書契。不過是拿外祖王家來說例,給韓老太太一個警醒。

韓老太太一點就透,當機立斷要韓北卿起草書契。

等韓北卿寫完書契,又拿到秀才老爹那裡讓他看一眼。韓秀才看完之後確定沒問題了,韓老太太這才拿著書契去了鄰居家。

韓老太太第一個找的就是隔壁鄰居二柱媳婦兒。

二柱媳婦兒一聽還有這好事兒,當即拍板定了這件事兒。只不過她不認識字,自然也不能籤什麼書契。

在她家裡,籤書契這樣的大事兒那都是男人才能做的。縱然家裡是她當家,可也不敢在那紙上塗塗寫寫。

韓老太這次找的都是跟自己要好的人家,不過三戶而已,很快訊息就傳遍了整個村。

“去一趟縣城耽誤一天工不說,還要廢銀錢僱車。他家收棉布一匹三十五文錢,棉線白給咧。”

“哦呦,天老爺啊,這是真的?!”

“可不是,我家后街二柱媳婦兒就給韓秀才家裡幹了活兒。那麼一大笸籮的白棉線擺著,我能看不見!”

村口大槐樹下,一群媳婦兒坐著乘涼納鞋底。說起最近村裡的大事兒,沒有比韓秀才家收棉布更有趣的了。

“二柱媳婦兒,錢婆子說的是真的?”

二柱媳婦兒手裡的針拿到頭上撓了撓癢,笑著對眾人點頭:“啊,是有這麼回事兒。”

“那白棉線真的是白給的?”有人不太相信,畢竟天下沒有掉餡餅兒的事兒。

“哪能白給啊!”二柱媳婦兒咯咯直笑:“人家給三斤的白棉線,難道你能織出來一斤半的布?若是偷佔了那棉布,韓家老太太不得吃了我。”

“真的給現錢?我家兩個閨女一天能織三匹布,送到她家能給錢不?”

賺的少點就少點,天天能有進項也是好的。很快,韓秀才家院子裡佔滿了過來諮詢的婦人。

不過一天的功夫,韓老太手裡的碎銀就花光了。

看著半屋子的白棉布,張氏再次烏鴉嘴:“收了這麼多的白棉布,那城裡不要可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