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沉站在講臺前,先打了招呼,做了簡短的自我介紹,之後便開始用英文講解病例。

周沫還是頭一次聽韓沉如此大篇幅的說英語,他的語氣不快,停頓自然,輕重音分明,雖然能聽出一絲口音,但不影響。

說實話,周沫聽不懂。

因為專業詞彙太多。

但她就是想看韓沉說英語,他的連讀處理很棒,所以聽著非常流暢。

看著他在臺上侃侃而談,周沫也與有榮焉。

病例彙報一般遵循相似的流程,先簡單介紹患者的性別、年齡、病史等基本情況,然後是主訴,基本檢查、特殊檢查、診斷、治療、預後,最後再結合病例的特殊性及自身特點進行歸納總結。

聽著非常公式化,可供參賽者發揮的餘地較少,但如果將它當作一個抽絲剝繭的“兇案”去“偵破”,會發現其中的門道真的不少。

比如在初檢之後,主治大夫會給出大致的診斷,有時候能確診,有時候並不能確診,甚至會猜測出好幾種情況,這時候就需要進一步檢查,利用排除法去進行診斷。

所以看病有時候和“探案”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如果遇見風險比較大的手術,還需要對術中出現的任何情況,都要有提前預警,並準備好相應性的措施,以防萬一。

韓沉在彙報的末尾又添了一個討論部分,透過展示幾篇相關論文的結果,對心理因素對截肢患者的影響進行一個簡單的闡釋,在肯定了東大一院“心理+”專案的基礎上,也提倡外科手術患者配合心理治療的方法。

由淺及深,逐步昇華,邏輯十分嚴謹。

這是周沫聽完後最直觀的感受。

韓沉講完後,臺下掌聲雷動。

周沫都忍不住想跟著鼓掌,但辦公室的大家都在安安靜靜幹自己的事,她不能發聲,只能壓抑自己內心的激動。

一旁的趙曉霜發現了周沫像演啞劇似的,一邊激動,一邊又不發聲,她好奇問:“師姐,你做什麼呢?”

“咳咳,”周沫立即收斂自己的興奮,鎮定道:“沒什麼,東大一院今天有病例彙報比賽,看現場直播。”

趙曉霜一臉興奮:“韓醫生也在?”

周沫故作鎮定:“嗯。”

趙曉霜:“表現怎麼樣?是不是看著他,就像追星似的?”

周沫微微怔一下,趙曉霜的話貌似提點到她。

她剛才那種春心蕩漾的表現可不是就和追星一模一樣嗎?

趙曉霜:“比完沒有?韓醫生拿獎了?”

周沫:“比賽結果要過幾天才會公佈。”

趙曉霜:“這樣啊……”

趙曉霜話沒說完,周沫耳機裡傳來一陣嘈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