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楊繼業露面(第1/2頁)
章節報錯
京都的表面看起來繁華、富足、平靜,絕對多少的人,都為眼前這繁榮所迷惑,覺得天下最幸福的不過如此。
可執行人沒有察覺到危險的到來,當然,絕對多少的人,也接觸 到暗藏的危險,只有等危險真正來臨,才知道無可選擇的路——死亡。
皇宮在夜中是黑幽幽的,宮殿中,偶爾會有一燭光。稍遠,看你燭火猶如夢境和虛幻,當然不會有誰來關注這些。
老太監為文昭帝擦拭身子,見文昭帝毫無反應,這次昏迷的時間有些長,三天了。呼吸也弱,不知還能不能再次醒轉。
對於文昭帝的未來,老太監心裡不去想,卻也知道,真的時日不多了。但皇宮外,太子府如今監國才多久?不足半年啊。這半年來,老太監對宮外的事情也是緊密關注的,特別是對太子府的力量積攢,還有右丞相府和楊家的力量情況,有所知的。
皇上一旦撒手離去,太子府即便監國,能夠保住文昭帝的旨意,順利地接手大寶嗎。可有些事情,真不該是他做的。皇上沒有出手為太子府清理障礙,可見,皇上還有另外的用意。
作為文朝國祚傳襲,皇上或許還是想要一個最厲害的人出來接手,才能確保文朝大統延續而不改。
如今的太子府,還有時間來做周密的準備嗎?很顯然,朝堂的人對太子府也不配合。六大部門,又有幾人會支援太子府?
老太監也知道,如今的文朝,貪腐成風。太子劉靜對貪腐一向來是反對的,態度鮮明,那些拿到好處的官員,會願意讓太子劉靜上位嗎?
老太監對這些也不看好,不過,他也只能看看而已。另外就是期望皇上龍體好轉,像當初太子那樣,經過一段時間後,熬過來,身體好轉了,在文朝,還沒有誰敢拂逆皇上的意思。
在位五十三年,積累的威嚴已經深入所有人的骨子裡,只要是文昭帝的意思,誰敢站出來反對?
但皇上一旦病倒,不能理政,朝堂的那些人心漸亂,也是必然的結果。
文朝的變局,到底有多久?對於外面的不少事情,老太監都有訊息來源,可他也僅僅是看著,不會參合的。
看多了皇室之間的紛爭與生死,老太監也覺得厭煩,沒有要做多少事情的念頭。至於文朝以後如何、希望在哪,都不是他可以參與的。
早餐之後,楊繼業在楊家接收到來至外面的訊息,知道韓家、楊家和太子府等安插的人手,都在悄無聲息中到位,但青年軍和跟隨黑小地到來的大隊,要進京都城門,難度可不小。
主要是朱成章、劉世博等人一直令人嚴守城門,就擔心楊繼業返回京都而不知情。上次楊繼業從蘇杭回京都,他們雖說得知,但也是楊繼業回到楊家後,才得到回報的,不然,在城門攔住楊繼業,好好揍他一頓,總能夠做到的。
隨即,兩人在京都各門都安排人守著,就要攔阻楊繼業進城的。如此,青年軍和北地過來的人,想要在無聲無息中進入京都,難度大增。
楊繼業也不是沒有辦法,只要他出現,朱成章和劉世博的注意力被引過來,他們也會將留在各門的人手調走的。
前往京都第一樓,楊繼業騎著馬。楊猛和巫豹、巫小陸都在身邊,至於樹崗等人,卻分散開了。
這一次,楊繼業比較高調。除了騎馬,腰間還掛了一把最新研製的火槍。這火槍可連射、可點射,但子彈只有三發。可這樣的研發結果,在文朝是突破性的物品,楊繼業倒是沒做過高要求。
這把火槍與普通的竹筒槍類似,就是短不少,長度兩尺四寸,射程為八十步。比文朝現有的竹筒槍威力要大多了,可比起弓箭手的射程,還是有所不如。
楊繼業將這把火槍掛出來,也是讓京都人知道,竹筒槍有了更新款。在接下來應對朱成章和劉世博他們時,用火槍來發威,就可免除暴露更多的力量。再說,以後在太子府那邊出現強威力的火槍,也可震懾京都很多人。只要這些人保持中立,解決京都內部危機,相應地就容易多了。
刺殺,嶄新的火槍在外人看來,不過是一種裝飾而已。
楊繼業出楊家,這邊留在楊家四周的人就看到了,然後往外傳佈訊息。楊家對此沒做什麼反應,但暗地裡,黑小地帶來的斥候們卻在積極地行動,追蹤這些訊息的去向,摸清敵人到底有多少。
只要明白誰是敵人,以後要對他們做些什麼,隨時都可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