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楊爸再一次輕聲吟詠這詩,面上的笑意更濃。

“老爺,兒子的詩是不是很好?”

“是很好。”楊爸說,“兒子已經有自己的志向,立志學先賢,想做一番千古事業。如今,文朝內憂外患,正需要有大志向的人為皇家解憂,為生民爭命。”

“那兒子會不會有危險?”楊媽關注的,自然不一樣。“老爺,兒子十六歲啦,也不小了。是不是該幫他成婚啦?”

楊爸對太太這問題,也沒有答案。楊繼業小時候讀書表現好,右丞相也是事業正興,婚事自然定下。可右丞相被貶邊地,那原先定下的婚事,在離開京都之時,女方就退了婚事。

如今要給兒子成婚,楊爸自然不想與荊楚蠻地有太深關聯。再說,荊楚蠻地這邊的人,對楊家也多是排擠、打壓,誰家肯將女兒送過來?

“老爺,兒子這次受傷,和巫家那閨女有很大關聯。我們不責怪她,總不能沒有任何表示吧。巫家女雖潑辣,樣貌兒還周正……”楊媽說,對兒子的婚事確實很急切了。

“兒子這時候能夠立志,就不分他心了。過兩年吧。”楊爸一句話,定奪下來。

楊繼業還不知老媽在操心他的終身大事,要不然,絕對會急。才十六歲,正長身體的時候,娶老婆這種事情,確實太早了。

對兒子今後要走什麼樣的路,作為老媽,只能提一兩句,做主的還是楊爸。楊媽也不與老爺多說,出門找兒子。

楊繼業早猜到老媽會隨之過來,拿一本書在看,也在等老媽到來。對於老爸的態度,楊繼業還不是很篤定,老媽過來,才知道是不是真的過那一關。

而這點,是非常重要的。老爸相信自己,那麼以後在柳河縣城做一些什麼事,不會受到限制和強行干擾,甚至會得到一些支援。反之,則後果嚴重。

見老媽進屋,楊繼業忙放下書卷。迎上兩步,說,“娘。”楊家的祖籍在黃河流域,那邊習慣叫娘。對此,楊繼業也有些拗口,作為現代人的靈魂,還是習慣於老媽這樣的稱呼。

“兒子,你很好。”楊媽笑臉綻放,“告訴你,今天老爺都誇你了。說你的詩做得好,又誇你能夠立志,接老楊家的香火傳續。”

“都是娘教導得好。”楊繼業知道自家老媽的性子,對楊家內管理很有手段,可對兒子卻沒了那份智商,多少有些溺愛。

“兒子長大了,懂事了。娘就開心。”楊媽說,隨後拿出一包銀子,“兒子,這是你爹讓我轉給你的,銀子十兩。”說後,又拿出另一包,也是十兩,“這包你自己拿著,省著點花。”

“謝謝娘。”楊繼業見右丞相拿出銀子來,這可是長這麼大頭一遭,也表明了楊爸心中的決定。

十兩銀不多也不少,對於荊楚蠻地的普通人家說來,一家人一年的收益總和,都沒有十兩銀。對楊家目前的家境而言,十兩銀,可不算小數目的。

當然,對小王爺劉浪而言,十兩銀,還不夠到青樓隨手塞進妹子胸口的賞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