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金色的夢(第2/3頁)
章節報錯
張曼新發現屠永明情緒有些不對頭,立刻逼著他給華商們退款。
屠永明在張曼新催促下,退回了經“華聯會”動員而來的佔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華商的訂購款。(當時每人預付定金二十萬福林。)
可是,當張曼新代表“華聯會”一再找屠永明交涉給二十多名尚未退款的華商全部討回訂購款時,得知他已攜款逃走了。
屠永明逃到哪裡去了?無人知曉。
屠永明究竟席捲了華商多少訂購攤位款?有人說是幾十萬美元,有人說是一百萬美元,也有人講是三百萬美元,等等,眾說不一。
那麼,屠永明怎麼可能會席捲那麼多的訂購攤位款呢?
張曼新猜測說,如果屠永明確實捲走那麼多訂購攤位款,可能是在這次“華聯會”號召華商到“中國商城”訂購攤位之前,他透過自己辦的新聞媒體煽動一些華商訂購的所謂有產權的攤位款,與“華聯會”無關,與他在“二·五”罷市的演講無關。
即使如此,張曼新對於屠永明席捲一些華商在“中國商城”的訂購攤位款仍深為不安。他與“華聯會”的理事們多次開會研究,設法查明屠永明的行蹤,力爭把屠永明繩之以法,還那些被騙的華商們一個公道。可是,由於屠永明行為詭秘,一時蹤影皆無。
按說,張曼新為了保證廣大華商在反對“四虎”市場老闆肆意漲價的鬥爭中有個退路而與屠永明拓展“中國商城”的做法本無可非議,而屠永明私攜一些華商在“中國商城”的訂購攤位款逃走與張曼新也本無必然的聯絡。可是在旅匈華人社群中的極少數別有用心的人卻極盡誣諂栽贓之能事,借題發揮,居然於三年之後,在匈牙利華人聯合總會承辦歐洲華僑華人社團聯合會第六屆代表大會、張曼新當選為歐洲華僑華人社團聯合會第六屆候任**之機,炮製出一封聳人聽聞的誣告信,在國內各有關政府部門廣泛散發。
這封誣告信的落款處是三十三個華人公司的三十六人的簽名。後來核實,這些在誣告信上簽字的華人公司和人名純屬子虛烏有。
對於這封誣告信,匈牙利的各華人社團聽說後義憤填膺。他們為了正本清源,還“華聯會”和張曼新一個清白,以鐵的事實針鋒相對地書寫了一封反駁信,信的最後,是匈牙利各華人社團負責人的親筆簽名,並註明了電話號碼。
起初,張曼新對於別有用心的人在“中國城”問題上的誣陷怒不可遏。
但是,他經過激烈而冷靜的思考,覺得在建造“中國城”的問題上,由於涉及到眾多華商的利益,大家各自的處境不同、利害不一,加之旅匈華人社會的複雜性,失敗一次甚至幾次,是不足為怪的。作為一個開拓者,一個甘願為華胞的生存做出奉獻的人,就要不怕挫折,不怕失敗,不怕有些人有意攪混水,甚至不怕栽贓和誣諂。經受挫折、失敗甚至是誹謗,不僅是對意志的鍛鍊,也是對情懷的洗禮,更是對求索的激勵。
從而,張曼新又義無反顧地投入到建立一座真正屬於廣大旅匈華胞的名副其實的“中國城”的努力之中。
這一次開發“古寶奇”亞洲批發市場,是在一斗“四虎”引發的拓展“中國商城”計劃流產兩年後的初春,即二斗“四虎”之時。
二斗“四虎”,其始因也是由於“四虎”市場老闆利慾薰心,擅自將攤位租賃費上漲百分之二十五。在“四虎”市場的廣大華商利益受到嚴重盤剝時,“華聯會”挺身而出組織“四虎”市場的華商罷市。其鬥爭的結果,又是以“四虎”市場老闆的妥協與失敗而告終。
在二斗“四虎”的罷市動員大會上,身為“華聯會”會長的張曼新,再一次站在講臺上,發表了激動人心的演說,拉開了罷市鬥爭的序幕,後來又為第二次開拓“中國城”發出了撼人心魄的呼籲:開拓“古寶奇”亞洲批發市場,營造旅匈華胞自己管理、經營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那麼,“古寶奇”亞洲批發市場是怎樣的來歷呢?張曼新為什麼又熱中於這件事情呢?
簡言之,張曼新主張開拓“古寶奇”亞洲批發市場,也是二斗“四虎”的派生物。
這“古寶奇”批發市場,位於布達佩斯市九區,與“四虎”市場相隔不遠,其老闆是匈牙利人,名叫巴索尼·維克多(BARSONYIVIKTOR)。“華聯會”在組織“四虎”市場華商罷市之前,基於旅匈華商的長遠利益,為了適應匈牙利即將加入歐洲聯盟的大趨勢,樹立旅匈華人的整體形象,儘快融入匈牙利主流社會,同時也是保障二斗“四虎”的徹底勝利,聯合匈牙利越南人聯合會,經與“古寶奇”批發市場老闆巴索尼·維克多多次磋商,達成了諸如“尊重以華聯會和越南人聯合會為代表的將在本市場從事經營活動的全體華商、越商以及其他各民族商人對本市場管理事務上的權利”以及對攤位和商亭不得擅自提高價位等核心內容的協議。
為著一目瞭然地說明開拓“古寶奇”市場較之“四虎”市場的優越性,“華聯會”還特製了“四虎”市場與“古寶奇”市場比較表。
無疑,開拓“古寶奇”亞洲批發市場,涉及面廣,是一個很強的經濟敏感點,但是成功與失敗並存,這次,張曼新的金色的夢又破滅了。
為什麼?
張曼新痛心地講,又是源於一些旅匈華胞的劣根性。
說直接一點,精明的“四虎”市場老闆將原定的漲價百分之二十五的幅度縮小到百分之五,瓦解了“四虎”市場的華商的隊伍,佔華商三分之一的既得利益者,患得患失,眼見罷市鬥爭成功,立刻對開發“古寶奇”亞洲批發市場持反對態度。
這些人由於經濟實力大,所以起到的消蝕和破壞作用是巨大的。
最後,一萬餘名旅匈華商中,真正為開發“古寶奇”亞洲批發市場繳款的只有四百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