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向生父叫舅舅的故事(第1/4頁)
章節報錯
常言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對於杭州之美,作為浙江人的張曼新早有耳聞。
杭州不僅是浙江省的首府,並且也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五代時的吳越和南宋在此建都。
杭州是著名的文化名城,名勝古蹟比比皆是。名聞遐邇的西湖十景,與頗負盛名的錢塘江十景,構成了一幅氣勢恢宏的人文景觀畫廊。
可是,一九七二年張曼新來到杭州,卻無暇遊覽嚮往已久的名勝,直奔一個名叫陳熙榮的人的家。他的杭州之行,是特地為陳熙榮平反的。
這是一個與杭州之美頗不相符的狹街窄巷裡的一間充其量只有八平方米的陋室。
這間陋室為三口之家。
陳熙榮、陳熙榮的妻子和兒子。
張曼新專程從銀川來到杭州,是為陳熙榮平反和落實政策的。
陳熙榮是一九六〇年的浙江杭州支寧青年,在寧夏紡織廠當技術員。在開展“雙反”運動期間,由於他在繪圖時出了點差錯,便以破壞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
當時,陳熙榮的母親和妹妹也已經來到寧夏支邊。
陳熙榮入獄後,他的妹妹被辱。他母親怕女兒尋短見,便拋下在監獄服刑的陳熙榮,含悲忍辱地帶著女兒回到了杭州。
一年後,陳熙榮出獄。
寧夏紡織廠已把陳熙榮開除公職。他只得孑然一身地返回老家杭州。
那年月,杭州的山依然美,水也依然美,但人情世故卻不盡完美。
陳熙榮回到杭州,因蹲過大獄而備受歧視。戶口上不上,工作找不到,連街道居民委員會的負責人見到他都遠遠地躲著走。
為此,心靈受到巨大傷害的陳熙榮幾次悲憤地來到錢塘江大橋,想一頭紮下去,與這多舛的人世訣別,了此一生。
但是,陳熙榮最終沒有輕生。
他想到了母親。
妹妹從寧夏回到杭州後和一個鄉下人結了婚,使她那破碎的心得到些許修復。
如果自己撒手人寰,拋下年邁的母親由誰撫養?
那豈不是大逆不道?
“為了母親,我也要活著!”陳熙榮撫摸著淌血的心,咬牙吼一聲。
從此,他幹了臨時搬運工。
決定過死的人,就不再留戀生命。陳熙榮幹起活來不要命,越是重的活,他越幹,活活一個拼命三郎。
搬運隊長總是誇獎他。在工作單位誇,在家裡也斷不了誇。
於是,搬運隊長的女兒便從父親的嘴裡知道了他,後來從結識他到愛上了他。
曾被社會遺棄的他又被一個姑娘所愛,他那死了的心又復甦了。
他感激她。
尤其是在姑娘的母親嫌棄他曾是個罪犯又是個窮光蛋而不同意他們的婚事時,她毅然決然地與他結了婚。
他更感激她。
結婚之初,他們如漆似膠,終日似飲醇醪。
誰知,結婚不久,姑娘卻嫌棄他了,厭煩他了。
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