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要買進賣出,路上的消耗就是最大的成本。

而道路平坦,較易通達,對於他們減少損耗,控制成本,有極大的利益。

他們自然不知道,在決定將魚乾生意拓展之後,曹懷陽領著工匠,將這墾利到州城的道路重新修整了一遍。

要想富,先修路,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一到了縣裡,已有曹氏商會的人負責接待,洽談合作事宜。

曹懷陽早就從百姓中招了些能說會道的,替他與這些合作商接洽。

商戶們稍一問詢,便了解了魚乾的大致價錢。

這魚乾分門別類,有多種規格。

普通的河道魚乾,價格比之普通江河魚鮮要低廉一些。

而海魚魚乾,則價格高了不少,但也比市面上零星出現的海魚要便宜很多。

而且量多價優,多次合作之後,還能再享受折扣。

這些計策,都是曹懷陽親自制定,保證合作渠道能穩定發展。

這些青州的大商戶,等於是他魚乾的分銷商。

他要給這些分銷商留足利潤,才能保證生意能長久地做下去。

青州是曹懷陽的第一戰場,魚乾銷售的好壞,決定了他往後能不能向其他各州擴張的成敗。

所以,他對這青州的生意,看得猶為重要。

雖然價格低廉,但其實曹懷陽透過改進生產模式,已極大地降低了捕魚成本。

對於他來說,即便這樣低廉的價格,依然能得近六成的利潤。

巨大的利潤率,保證了他的收益,更保證了墾利縣的長足發展。

青州各商戶們帶著簽訂的契約,滿心歡喜地回去了。

他們要回去整編商隊,幹過來交錢拉貨。

曹懷陽繼續擴招著捕魚佇列,漁業司的產出越來越多。

一段時間之後,他曹氏魚乾,終於上市了。

曹懷陽對這些商戶都提了要求,要以曹氏魚乾的名頭出售產品。

他要將他曹氏魚乾的品牌打出去。

由於捕撈製作方式的獨特性,在這個年代,壓根沒有仿製品,他大可以利用青州,打響曹氏魚乾的名頭。

各大商戶在青州各地經營著買賣,還有人在周邊的徐州、兗州、冀州做買賣。

很快,這曹氏魚乾的名號,便在青州及周邊州縣傳開了。

曹懷陽掙得盆滿缽滿,他利用這掙來的錢財,將墾利縣打造得愈發完備繁華。

而與此同時,周邊各地的商隊,也都慕名找上了墾利縣。

他們前來,自然是要經營魚乾的買賣。

考慮到現下墾利縣的人口仍是不足,漁業司受漁民人數太少,產量遠沒達到高點,曹懷陽對這些外地的商隊進行了遴選。

每一州,他只分派五家經銷商,給他們制定銷售標準。

若能完成標準,接下來繼續合作,不能完成,便換其他商隊來頂替。

現在他不缺生意錢財,最缺的就是更多的人口。

曹懷陽已向各地發出邀請,請周邊州縣的流民加入墾利。

他相信,隨著人口越來越多,墾利一地,會逐漸變得愈發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