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和陳韻妃陪同秦王嬴稷一起趕到藍田,這時令尹昭雎和柱國昭陽將軍早已把藍田重鎮給包圍起來。好再藍田重鎮乃是依山傍水之地,最多也就是包圍住三面,根本不會給藍田的補給帶來不便。正是因為有這種獨特的地理優勢,甘茂將軍率領六千敗軍之將,加上藍田城內本來的軍馬,總算是守住了楚軍的攻勢。

連日的征戰,甘茂將軍都快頂不住了,但是每當想到身後就是秦國腹地,如果被楚軍攻破藍田重鎮,秦國的國都咸陽,就徹底敞開給楚軍將士們了。為了秦國不至於被滅國,更是為了自己家人不被侵害,甘茂將軍及秦軍將士們浴血奮戰,經過數日沒日沒夜的征戰,還是守住了藍田重鎮!

而這個時候,正是秦軍人困馬乏,幾近崩潰之時。秦王嬴稷終於率領五萬秦軍先頭部隊,星夜兼程,馬不停蹄的趕了過來!加上五萬生力軍,楚國令尹昭雎和柱國昭陽將軍終於發現不對勁了。本來秦軍已到了強弓之末,而這個時候,卻突然又有了源源不斷的戰力!

令尹昭雎和柱國昭陽將軍不得不讓楚軍整裝待發,好好休整一下,才準備下一次的攻城。這時探馬來報,藍田重鎮之所以能夠守住,就是因為秦王嬴稷率領五萬騎兵,星夜兼程,從藺地趕了回來。令尹昭雎和柱國昭陽將軍只休息了一夜,便開始了第二次的攻城之戰!

他們堅信,三十萬楚軍,怎麼也能夠啃下來這種孤城!更何況城內有秦王嬴稷,只要拿下這座孤城,就等於拿下了整個秦國!現在哪怕傷亡重一些,也是值得的。更何況楚軍雖然連日征戰,是人困馬乏,可是城內的守軍本來已經到了強弩之末了。現在能夠守城的不過是秦王嬴稷帶回來的五萬騎兵。

誰都知道精騎才是一個國家的根本,而且騎兵本不善於守城。現在正是拼消耗的時候,如果能夠依靠楚軍人數上的優勢,一舉拿下了藍田這座孤城,等於兩人直接完成了滅秦的命令。拿下秦王嬴稷後,再兵進秦國都城咸陽,才是真正的事半功倍。這才是令尹昭雎和柱國昭陽將軍為什麼,不顧楚軍疲勞,還要一意孤行,強行攻城的原因。

就這樣又打了五天五夜,秦軍再一次傷亡慘重,而且又一次到了強弩之末。多虧了有秦王嬴稷的統籌排程,才堅持到了現在。柱國昭陽將軍已經率領楚軍,又一次攻上了藍田的城牆之上,很快就可以拿下藍田重鎮了。正在這個時候,大將軍魏冉已經率領五萬步卒,星夜兼程的趕了過來。

柱國昭陽將軍見到秦軍又來了生力軍,就知道強行攻城已經勢不可行,便在秦軍頑強拼死搏殺中,率領楚軍退下了藍田城牆。然後柱國昭陽將軍才找上令尹昭雎,和他商議破城之法。兩人心知楚軍雖然還有人數上的優勢,但是想靠這種強突硬打,拿下藍田重鎮已經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

他們倆只得在藍田城外,紮下大營,開始討敵罵陣,想與秦軍真刀真槍的對戰一番。兩人修養了兩日,正要討敵罵陣之時,又聽到藍田城內,人揚馬嘶之聲。原來魏章將軍已經率領剩下的五萬秦軍,趕了回來。自此藍田城內秦軍已經有楚軍的一半有餘,令尹昭雎和柱國昭陽將軍兩人,再沒有把握拿下此城。

可是就這樣撤兵回去,兩人還是心有不甘。兩人便開始由柱國昭陽將軍守住藍田重鎮,而由令尹昭雎率領十萬楚軍,開始清理攻打一路之上,沿途秦軍的其他城池。這些地方的秦軍兵力羸弱,單憑令尹昭雎的十萬楚軍,就可以拿得下來了。而且此時為了防止秦軍的道人前來征戰,令尹昭雎把太華山的道人,全部留了下來,好與秦軍對決。

秦王嬴稷得到訊息,楚軍已經分兵兩路,在藍田重鎮堵住秦軍的,正是楚國的第一勇士柱國昭陽將軍,而且他還有二十萬大軍,人數上比秦國將士為多。並且聽說此時楚軍大營之中,還有兩位太華山上的真人坐鎮,秦軍想靠戰力拿下柱國昭陽將軍的二十萬楚軍,勢必登天還難!

但是此時留給秦王嬴稷的時間也不多了,秦王嬴稷更擔心白起將軍率領他的三、四萬親衛,能否擋住趙武靈王趙雍的大軍。而且魏、韓、燕、齊四國之兵,不知道何時就可能偷襲,攻打秦國。秦王嬴稷只得率領秦軍再次攻出藍田重鎮,要與柱國昭陽將軍的二十萬楚軍決一死戰,拿下這場大戰的勝利。

秦王嬴稷心知,如果讓令尹昭雎率領的十萬楚軍,掃平了一路之上的秦軍,那麼即便最後秦國打贏了柱國昭陽將軍的二十萬楚軍,他們也可以退守一地,最多退守到武關天險,就可以與秦軍相持了。那個時候,秦國就真的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別說拿下漢中六百里楚地了,而是又要丟掉了近千里的秦國土地啊?

丞相樗裡疾見到時局緊急,他便向秦王嬴稷建議,要憑藉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前往魏、韓兩國碰碰運氣。因為現在只有聯合其他四國之力,才有可能解得了秦國此時的危機。而在這之前,秦國才使詐,迫使楚、齊兩國決裂,所以現在齊國肯定不會理丞相樗裡疾的建議的。而燕國位置不對,現在與楚國相鄰的正是魏、韓兩國,他們本就與秦國有舊。

丞相樗裡疾就是想依靠自己早年的面子,請動魏、韓兩國,此時出兵伐楚,這樣的話才能真正的解除秦國的危機。而且讓魏、韓與楚國交戰,他們就沒有機會短時間結盟,這才是一勞永逸的辦法。只要秦國能夠穩定,哪怕再與魏、韓交惡,又算得了什麼呢?大秦本就比魏、韓強大的多!

秦王嬴稷心知,想讓丞相樗裡疾成事,就必須自己拖住楚軍這三十萬大軍。如果秦國大勝楚軍,那麼魏、韓兩國更不會有後顧之憂。丞相樗裡疾一早就騎上千裡馬,奔赴魏、韓兩國而去了。現在藍田重鎮,只能靠自己,想辦法大勝柱國昭陽將軍的二十萬楚軍了。

秦王嬴稷率領秦軍出得藍田重鎮,來到柱國昭陽將軍的大營外,要與他決一死戰。柱國昭陽將軍等的就是這個機會,沒辦法,自己率領楚軍,想攻下藍田城根本就沒有機會。但是秦王嬴稷不可能讓楚軍橫掃了秦國內的所有兵馬的,現在根本不需要自己出手,秦王嬴稷就會乖乖的出城,找自己決一死戰了。

柱國昭陽將軍早就準備好了,便率領五萬兵馬出營,與秦王嬴稷展開大戰。秦王嬴稷也知道這種對戰,就是兵對兵將對將的大戰。只不過不可能雙方都把所有的兵力全部派上來,諸國的慣例就是,更出五萬大軍,來一場大戰。只不過大戰之前,基本上都是先由將軍對戰開始的。當互有勝負,或者一方不想這樣對戰了,才會開始五萬大軍之間的大會戰!

像這種對戰,也有可能只是將官之間的大戰,雙方認為大會戰不合時宜,一起撤退才能避免。如果有一方想要開戰,另一方哪怕想退出,也是來不及的。因為雙方兵馬已經聚集在一起,一方主攻,另一方根本就沒有全身而退的可能性。也只得應戰,形成真正的兩軍對壘,大戰當場!

不管是秦王嬴稷也好,還是柱國昭陽將軍也罷,只要是這個時候出兵,就代表有決一死戰的打算。要不然不會形成雙方五萬大軍對壘的局面。而對於秦王嬴稷來說,今日的大戰,是己方必須贏下來的戰役。因為只有勝利了,才可能在接下來的戰鬥中,佔得先機。而且不管是秦王嬴稷也好,還是柱國昭陽將軍也罷,他們倆都認為,今日的一戰,己方都輸不起!

很快雙方主帥都率領己方戰將,和親兵五萬,在藍田城外的楚軍大營外,擺開了陣勢,要進行一場勢均力敵的大戰!因為誰都知道,對方不好對付的。秦軍本來就是常勝將軍,更何況秦王嬴稷還親自出馬,率領著秦軍精銳出擊;柱國昭陽將軍更是楚國第一猛將,並且是楚國戰神一般的存在。只要是他出戰的戰場,從來都沒有輸過。這才是楚懷王熊槐派遣令尹昭雎和柱國昭陽將軍一起出戰的原因所在。他相信由楚國最強的兩人一起出馬,必能拿下秦國的都城咸陽的。

更何況咸陽城中已經空虛,而且令尹昭雎和柱國昭陽將軍兩人一路行軍,更是兵貴神速,殺得秦軍兵馬,真的是聞風而逃!他們倆一起只遇到過兩場大戰,不管是令尹昭雎對戰甘茂將軍,都只是一場別開生面的大戰而已!十五萬對戰五萬兵馬,光看數字就知道,秦軍此次戰鬥,是不可能勝利的。因為秦軍的裝備和兵馬,都不如楚軍,更何況大將上,也是差距頗多,這才是一場不可能贏下戰鬥啊;

柱國昭陽將軍兵進武關,也是殺雞焉用牛刀之戰法。當時武關的守軍,根本就想不到,楚軍竟然能夠這麼快就進入到狀態了。雙方早就有了,兩軍必有一戰的想法。可是今日在這裡狹路相逢,必然是勇者勝!可是秦軍由於連年大戰,誰都沒有想到要準備冰袋。雙方雖然都知道這一戰事再所難免,可是就雙方的兵力和將官一起出戰,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