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議事(第2/2頁)
章節報錯
朝鮮,可以說一直都是一個老實且本分的乖孩子。
與大明之間一直保持著千絲萬縷般的聯絡,並且日漸緊密。
朱由檢更是在與後金之戰的時候利用朝鮮給後金專門設了個局,但如今朝鮮人口急劇下降。
大明也需要在海外尋找更多的移民區的時候。
就只能再委屈委屈這個小弟了,不然恐怕大明就要出現問題了,人口增長當然是一件好事情。
但是以現在的生產力水平,一場天災人禍都容易讓天下大亂。
“傳朕的口諭吧,朝鮮之事...先行商議,而後再使用軍事手段,不管怎麼來說...朝鮮王室雖然昏庸不堪,但朝鮮還是..唉!!”
朱由檢的話傳下去之後。
不少人其實內心都是一愣..什麼?
陛下不準備打了?
訊息一出,不少人有些驚愕,但不少文官打內心認為不打還是最好的...大明武備的擴充速度太快,整個沿海大明甚至已經又一次開建了五所造船廠。
之前來到大明京城的造船工匠們大多都被朝廷所用。
地方的小船廠老闆,也都由朝廷出面花錢將整個船廠給買下來...主要為的都是那些較為熟練的造船工人,能夠經過一定時間的學習,轉而修建鐵甲艦。
造船,共計有北方造船集團和南方造船集團兩個,北方造船集團以蓬萊為中心,在旅順(新建)、青島(新建)、天津(新建)三處設立造船廠。
南方造船集團以泉州為中心,分設福州、廣州(新建)、瓊州(新建)。
這樣龐大的開支,讓不少文官都為之咋舌。
現在能夠避免一場即將發動的戰爭,在很多朝廷的文官群體之中看來,這無疑是一件好事。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野心勃勃的朱由檢並沒有拘泥於此的意思,海外的世界之中大明一定要佔據最好的一部分。
....
後金之戰以後,大明擬定天津衛為各國在大明修建領館之處,只不過現在的領館區基本上是門可羅雀。
平日裡也沒什麼人,當然主要在這裡也沒幾個國家能駐紮的起,開辦領館大明是要收費的。
土地要錢吧?修建領館要錢吧?派駐使臣還要開銷吧?
算上繳納給大明的稅費、管理費、保護費..咳咳,總之現如今這塊地方基本上只有荷蘭、帶英、西班牙這傳統意義上的三家老牌帝國,以及朝鮮這樣的小弟能夠花費重金在此修建領館。
朝鮮領館外,作為使臣而來的張倫(前文有誤,在此修正)下了馬車,邁步走了進去。
朝鮮王室在這裡駐紮的領館主事是朝鮮使臣金志煥,見張倫來了連忙出來相迎。
嫻熟的動作和較為地道的漢語讓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面見的是哪個地方的大明官員呢。
“張大人前來,小臣有失遠迎..有失遠迎啊!”
作為大明屬國,金志煥可以自稱小臣,這也是朝鮮國地位的一種體現,也就是所謂的都是狗腿子,但地位有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