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大規模的移民計劃,其實背後更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做好保障,百姓自由選擇前往沿海港口出海的這個過程需要嚴密關注。

可其他方面,同樣不容忽視...出海之後的航行安全、沿途的補給保障、到了當地之後的土地分配、生產用具分配。

不僅僅考驗現如今大明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更關鍵的是對於每一個環節中的管理都是一個極大的檢驗。

一臉惆悵之色的畢自嚴此刻內心就如同萬馬奔騰一般。

之前與朱由檢曾經提過好幾次說要讓皇家稅務局和大明皇家銀行不全都集中在自己手裡的畢自嚴,最終還是喜提了幾十個來自大明皇家管理學院的學生士子。

而將其中之一交出去的願望。

持續性破滅。

“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移民計劃就花出去了三千多萬龍元...這麼多錢,到底都花到哪裡去了...”

自從移民計劃開始,每一天..大明各地的省府州縣,請求大明皇家銀行撥款的請求就如同雪花一般飄向京城。

可以說,每一天大明都在燒錢,並且數額可謂是巨量。

“大人..目前來看,所有的撥款請求都是合理合規的,為了配合移民計劃,每一個地方的發展規劃署和審計局官員都已經進駐到了當地,目的就是嚴格監督每一筆錢的去向。”

“唉!本官同樣明白..但!...”

畢自嚴有點心疼,畢竟在這樣的浪潮之下大明毫無疑問是在做一個短期內能夠造成迅速虧損的生意。

沒過多久,便有小太監傳話說朱由檢召見。

畢自嚴一聽,也只好連忙放下了手中的活計,急匆匆的趕路進宮面聖。

剛一見面。

朱由檢就笑著說道:“朕最近怎麼聽說..大明皇家銀行徹底成為了整個大明的財神爺,不少船東都靠著來回跑著運輸移民而賺了大錢,最終都是在銀行領了錢。”

不說這個還好,說起開支,畢自嚴瞬間忍不住說道:“陛下...臣以為,如此大的開支就算是遇到旱情,恐怕賑災也用不了這麼多錢啊!”

毫無疑問,從經濟利好的角度來看。

大明這一次的東安計劃幾乎是毋庸置疑的虧本買賣,但朱由檢卻繼續笑著說道:“朕當然明白..可是愛卿知道嗎?從朕登基即位以來,朕就有一種預感...未來的十幾年時間裡,大明的天氣、環境將會一天不如一天,今年有旱情難道明年就沒有嗎?”

這句話讓畢自嚴瞬間神情一變。

“陛下..您是說,這樣的大旱..或許今後會成為一種常事?”

“沒錯..所以朕才想要儘快的將移民計劃運轉起來,何況如今荷蘭人、帶英人兩國相互掐的不亦樂乎,浪費這個大好機會..”

“南洋,將來可就難取了!”

....

朱由檢在除了大明本土外(蒙古三省歸屬於本土)外一律推行的都是儒學聖賢的教育手段。

也就是說:每一個屬地、屬國的孩童或者讀書人,都要逐步學會大明的傳統文化,尤其是孔孟之道更是如此。

但是對於新學、對於科技類的知識。

一概不允許傳授,就連新式學堂在很多地方都是嚴格禁止設定的,徹底打斷了很多黑心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