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明商稅徵收以來,朕想知道...僅僅依靠這一條,到底給朝廷帶來了多大的收入?”

朱由檢興致勃勃的看向了一旁的畢自嚴,隨後便抿了一口手中的茶水。

“回稟陛下..大明商業稅自收取以來,共計已經收取商業稅收共計摺合大明龍元約一億六千三百萬兩白銀!”

“噗!”

朱由檢有些發愣,連忙發問說道:“畢愛卿..難道沒有算錯嗎?一億六千多萬?”

“陛下,剛開始徵收的商稅主要由於還停留在試點範圍內,可現在卻是不一樣了....

一個商戶若是想要開啟門做生意,必須要經過大明工商局的註冊,並且要求掌櫃和店裡的賬房都要去稅務局內學習賬目記錄的知識,對於一些不好徵收商稅的地方..”

“大明皇家稅務局擬定了專門的活頁稅收憑證,只要能夠收集一定的稅收憑證,就能夠抵消一部分自己應當繳納的稅收。”

“自此以來..大明的稅務幾乎推行到了每一個角落。”

朱由檢終於明白,為什麼如今大明如此龐大的開支之下,皇家國庫還可以日漸充盈。

原來背後的原因正是商稅的收取。

可已經做好的決定哪有再修改的意思,朱由檢隨即便再一次開口說道:“朕想知道...百姓對於商稅的收取,可有意見?”

畢自嚴想了又想。

還是沒敢瞞著朱由檢,隨即便直接說道。

“陛下..這一點還是有的,商稅的收取無疑使得經營的成本大幅增加,不少店家因此而選擇中斷經營,但總體上來說..蒸汽機等工業產業的逐漸發展和融入,讓商稅的收取依舊能夠保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上....”

聽畢自嚴說了這麼多。

朱由檢在內心之中,默默的自動整理了一下,其實大概的意思還是如今大明的商業稅開始收取之後。

不少商號只能選擇關門,但大部分的商號還是可以憑藉著將朝廷所丟擲市場的低成本的原材料利用起來,將成本壓縮後繼續經營。

緩緩的點了點頭。

當初商稅定的如此之高,其實朱由檢本身就是有一定的說法的,要知道在後世...

一些稅率甚至可以達到百分之五十左右,比起現在朱由檢所收取的商稅還遠遠算不上什麼。

“朕決定,自大明崇禎四年開始,逐步降低商業稅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將沿海的商業稅率從利三稅一,變為利四稅一;而內陸工商業不發達的地區..執行利五稅一政策。”

畢自嚴聽罷後連忙躬身答是,可遲疑片刻後又一次說道。

“回稟陛下,如今大明四處修建基礎設施,可謂投資頗多,若是如此一來..商稅降低,豈不是朝廷的收入也會少一大截。”

朱由檢知道,畢自嚴所考慮的是如今朝廷龐大的開支,就是需要穩定的財稅收入才可以。

如若不然,也是很容易在頃刻之間就原地崩塌的。

朱由檢笑著擺了擺手說道:“愛卿..朕雖然沒有說,難道你沒有看出來嗎?

商業貿易的發展,並不是僅僅體現在為朝廷所貢獻的稅收上面,最重要的是透過他們的蓬勃發展,能夠帶動大明的生產、製造等環節逐步的走向工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