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怎麼還能差點呢?這不就是皇上說的透明玻璃嗎?”一位工部的官員出聲反駁道。

誰料那皇家科學院的研究員往前走了幾步,從王毅思手中接過那透明色的玻璃杯,開口向眾人解釋道。

“這玻璃杯儘管已經達到了皇上所說的通體透明,但是諸位大人們有沒有注意到,這玻璃杯之中還有大量的氣泡以及不少的雜質..”

“更為關鍵的是這玻璃杯,肉眼看來自然是透明的,可要是由我來看....對著太陽的時候,它通體就是在發黃!”

這一番話,如同將眾人從幻想拉入了現實一般。

但是並未有人氣餒,反而紛紛說道。

“第一次就能生產出這麼好看的玻璃杯!兵器總局的諸位大人們近日恐怕沒少費心啊..”

“是啊..是啊!”

..

這個玻璃杯經過眾人圍觀之後,便被等候在不遠處的一位太監用明黃色的絲綢包裹後帶走了。

眾人也都清楚。

皇上也在等待這場試驗的結果呢..

..玻璃杯送入宮內後。

朱由檢拿在手中仔細端詳。

玻璃杯中如果細緻的用肉眼觀察,還是有著不少的氣泡和雜質,但是儘管這樣能夠在大明成功生產出這樣的玻璃製品。

也足以能夠看得出,所有參與生產的大明司區域性門的官員們都是下了一番功夫去研究的,畢竟停留在紙面上的都是理論。

只有真正吃透,能夠生產出來,。

才能夠稱之為技術。

在手中把玩片刻,朱由檢重新將玻璃杯放了下來,畢竟充斥著大量氣泡的玻璃杯從本質上來說其實還是一個易碎品。

作為大明第一個正經的工業玻璃製品。

還是有點紀念意義的,朱由檢也不想直接將其整壞了。

而另外的,朱由檢突然想到,這樣的一個玻璃杯,如果拿到民間的市場上進行售賣,到底得賣出什麼樣的價格。

恐怕不會便宜..

其實這個時代已經有了無色玻璃,但是生產他們的卻不是大明,而是遠在歐洲的義大利威尼斯的玻璃作坊之中。

這種無色玻璃不僅僅是塊頭小,而且純淨度也不高。

何況這樣的易碎品,也不會有商船愚蠢到將其漂洋過海的長途運輸,畢竟這樣的無色玻璃就算是在義大利。

同樣是個稀罕物,也就是說其在歐洲就已經是價格不菲的奢侈品。

但如今,卻不同了。

大明的玻璃一旦成功進入到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程度。

不斷降低的生產成本和龐大的玻璃製品產量估計會讓不少人願意將這種來自東方的玻璃製品重新裝載在商船上。

重新漂洋過海,重新帶回歐洲售賣。

而大明呢?

朱由檢彷彿看見了銀子在向自己招手。

...

而在兵器總局的院內。

大量的官員依舊在這裡不願意離去,畢竟最終試驗還是沒有完全結束。

畢竟他們還沒有得到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成品”。

為了使得玻璃更加清澈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