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修繕黃河水利(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二次新式科舉的開考,無疑將新學的地位在大明國內再一次的提高了一層。
如果說第一次的新式科舉。
不少人還將其理解為皇帝的一時興起,但這第二次意義就完全不同。
由於大明新式科舉在原則上。
對於參考學生的年齡並沒有太多的要求。
所以這一次參加考試的學生士子之中有不少都是年紀尚淺的孩童少年。
但並未有人對其產生輕視的看法。
畢竟在新學學習上面。
這偌大的大明,大部分人都只是初學者,往日的四書五經八股文章的地位已經是一降再降。
更何況。
其實有不少人在背後給這些前來參加考試的“神童少年”出謀劃策..
....
南京揚州府!
..吏部的官員率先入場。
崇禎二年的科舉考試製度比起第一次更加完善,只不過今年開始要逐漸轉交給教育部負責新式科舉。
所以緊隨著吏部官員的,就是大明教育部的官員。
之後,才是地方衙門的官員。
而這地方衙門的官員往往也都不能夠是本地的父母官員,而是在省府內部隨即選中一同級或更高階別的官員負責監考。
例如今天這場揚州府的新式科舉第一考。
監考的地方官員就來自淮安。
監考官員入場之後。
魚貫而入的才能是揚州當地報名參加新式科舉的學生士子。
學生士子,按號對位,一一就坐。
一聲銅鑼敲響,考試開始。
鐺!
“大明新式科舉揚州府第一考!開考!”
“學生叩謝皇恩..”學生高呼一句過後,大明的新式科舉就算是開始考試了,之後若是無故開口說話。
可就要被視為擾亂考場紀律推出去了。
廣西桂林..
廣東潮州..
陝西鳳翔府..
四川瀘州府...
大明每一個角落,幾乎在同一時間開始考試,至於時間如何保持一致,只是因為大明皇家科學院提前出好了題目之後。
以東廠快馬為護送。
送至各個省府,由東廠省府分司進行翻印後再次分發至州縣。
這樣的方式一是速度得到了保證,二就是保密程度儘可能的做到了最高,當然這樣的方式還會有各種各樣的疏漏。
不過,朱由檢設立了新式科舉三次考試製度,並且沿用了之前在不同省份根據考生數量劃定名額的制度。
種種防作弊手段,儘可能的讓新式科舉成為大明目前最公平的考試。
畢竟,新式科舉是在為大明朝廷選拔人才,是在為他這個皇帝選拔能夠使用的臣子,為大明各個地方的百姓選拔真正有真才實學的父母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