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魏忠賢的深思(第2/2頁)
章節報錯
無論是福建這樣的相對富庶之地,還是山東這樣的傳統農業省份,魏忠賢是走了一路看了一路,而回到京師的路上更是時常走走停停。
路邊的田野裡,初春已然而至,春耕的號角開始在大明每一個地方吹響。
“大爺..咱們這些人都是農業部的..是朝廷專門派我們下來和您說這甘薯今年要如何種植的官員..”
老農在一旁挽起衣袖,擦了擦鬢角流下的汗水,有些手足無措的看著眼前這一行朝廷官員。
只不過這些官員老爺似乎有些顛覆老農的認知,他們並不在意自己身上的衣服是否光鮮,也並不在意老農對待他們的態度是否和善。
而是在舉止投足之間,不斷的用雙腳去丈量土地,不斷的用眼睛去看每一家、每一戶的種植方式是否和朝廷下發的種植指導檔案有違背的地方。
“這這這...老爺們..這我這一把年紀了,也沒有見過這架勢啊,朝廷叫咱們種啥咱們就種啥,你們之前發的那些傳單雖然我看不懂,但也認真聽你們講過,應該不會出差錯的呀...”
聽到老農說的話,為首的年輕官員爽朗一笑:“大爺不要叫我們老爺,我們只是農業部的技術推廣司的工作人員,就是服務咱們每一個農戶的。”
“哎呀!這怎麼使得,這怎麼使得,我就是個農民,怎敢讓朝廷這樣重視啊...”
“不礙事,不礙事,我們先幫您看看水渠是否暢通,再和您講講今年天氣可能會出現的狀況,到時候一旦有什麼動靜了,您也能及時應對..”
這一幕,讓原本在官道上坐著馬車向北疾馳的魏忠賢..下車駐步..看了好久好久..
他知道這些農業部的官員都來自何處,都是大明新式科舉過一關或者過兩關的青年學子,他們在經過統一的專業化培訓之後。
全部被徐光啟收入麾下,雖然他們對於新學的接觸遠遠抵不上那些已經透過新式科舉,正式進入大學院學習的學子。
但其已經算得上是初步的將新學融入到了工作之中,先於那些大學院的學子走上了理論影響實踐的第一步。
切斷回憶,魏忠賢看著眼前的眾人嘆了口氣。
“待遼東之戰平息,咱家就會向皇爺遞交辭呈,若是皇恩浩蕩放咱家迴歸故里..那麼接下來的事情咱家就不再管了..”
底下跪著的魏忠賢的乾兒子們逐漸的有些疑惑不解,其中一人開口說道。
“爸爸..這眼下東廠和擁皇黨已然成為大明最重要的兩個樞紐,前者監督官員,後者控制官員..為了您要在這樣的時間選擇遞上辭呈呢?”
魏忠賢蒼老的面容上罕見的露出了別樣的笑意,:“因為..現如今的大明啊..也許很快就將不再需要東廠來監督百官了..”
眾人雖疑惑不解,但也不敢多問。
只有魏忠賢深知朱由檢若是能留自己一命..就已經足以稱之為..
皇恩浩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