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這一場大雪之後,徐光啟能夠開心不少吧,農業部的擔子很重啊...”

大量的流民在今天也紛紛停下了手中的活計。

從工部派駐到建設專案上的工作人員手中接過新年福利。

雖然一戶只能分到不到一斤的豬肉和一小袋白麵。

但是對於這些流民而言已經是不敢想的好事了。

“白麵...這可是白麵啊,皇恩浩蕩..嗚..謝謝皇上啊!”

“豬肉..我這一把老骨頭了還有人給送肉吃!”

“明君..仁君..皇上萬歲啊!...”

感激涕零的流民不知道。

隨著徐光啟農業部對於番薯這一類新式農作物的不斷向北推廣。

他們最終還是會重新迴歸故土,過上穩定的生活,重建家園。

而工部霍維華也是忙活的不行。

在各個建設專案的工地之中時不時都可以看見他這個工部尚書的身影。

作為工部,自從不缺錢之後可謂是感覺到毫無掣肘之地,凡事敢想就敢為。

朱由檢對於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很願意投資本錢的。

如果不是科技水平導致眼下鍊鋼的成本太高。

朱由檢都想在京師研究研究建設出一條鐵路來。

黃河的水利治理也成為工部今年最重要的一項事宜。

朱由檢深知大明時期的黃河有多麼危險。

這條懸空在陸地之上的黃河可不是簡單的母親河。

一旦決堤形成大面積的黃泛區。

對百姓生活的影響將會堪稱毀滅性的災難。

為此朱由檢一邊責令霍維華不惜代價對黃河河流疏浚進行修繕維護。

一邊不斷加強各地水利設施的維護、新建。

同時率先開啟河長制。

對黃河沿線的州縣官員進行一節一節的分工。

日常監督也很重要。

一旦發現哪裡不對,立刻向工部上報。

又不需要讓你當地拿錢,全部都從工部出錢,全部都是朱由檢買單。

但是要是因為當地官員掉以輕心造成黃河河堤危險。

那就試試發生瀆職行為的下場,到底好不好過了。

大明官員考核制度可以不是簡簡單單的考核。

是能殺人的!

崇禎一年徹底到來了,可在歷史之上,這崇禎一年可不是什麼好日子。

這一年,大明就像走向了不斷朝下的過山車一般,不斷的向下滑行。

一天比一天危機,一天比一天覆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