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清晨。

數十匹快馬之上,錦衣衛與東廠廠衛協同辦案。

奔赴江南。

大明當務之急就是錢,而這錢從何來,朱由檢已經逐漸摸索出了答案,但眼下雖說抄了京師官員的家。

可這官員終究是要有個去處的,不可能一味的在皇城詔獄中待著。

於是朱由檢與魏忠賢深夜商量之後,還是決定將這些魚肉百姓的官員們重新起用,但為了避免回到江南鬧事。

那麼就先得去江南造勢。

之前一億三千萬兩白銀與大明王朝每年基礎財政收入一對比,幾乎是七八年的財政稅收。

但這韭菜割完一茬,總不可能不繼續割了。

那就得給他們找個好去處,讓他們源源不斷的給大明繼續創造收入。

於是。

朱由檢就想到了一個關鍵因素。

鹽稅。

鹽作為封建農耕王朝時期,最重要的戰略物資之一,其地位一直是極其高的,歷朝歷代無不死死的把握在皇家手中。

畢竟,人總歸是要吃鹽的,且不說一道菜餚若是沒有鹽,無論廚師的技藝如何高超,食客都會覺得索然無味。

更關鍵的是,鹽作為人體所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長時間沒有鹽分攝入,容易患有夜盲症、大脖子病等疾病。

於是,朱由檢派出東廠與錦衣衛,先行一步徹查江南以及沿海地區產鹽問題。

自打進入明末以來,原本歷朝歷代所沿用的鹽引制度可謂是直接崩壞。

私鹽屢禁不止,內陸利用鹽井、鹽礦熬煮私鹽,若是打擊尚且有跡可循。

而這沿海地區。

茫茫大海,只需找塊日曬充足的海灘,源源不斷的海水往鹽田內一引,前後不出一個月,大量的私鹽就被偷產出來。

福建省。

“這...這也太誇張了吧。”

一名前來打探私鹽情況的廠衛已經被眼前海邊這連綿不絕的鹽田震驚的說不出話來。

“怪不得這私鹽屢禁不止,我等在這看著,這些人手下的動作都沒有絲毫放緩的意思,這大片的鹽田一次產出恐怕高達數萬石。”

一旁的一名錦衣衛也是憤怒異常,食君之祿,忠君之事。

可這沿海鹽產糜爛的情況,讓眾人都陷入震驚。

“記錄下來!時間不等人!皇爺還在京城等待你我覆命,我們繼續往下走!”

“是!”

快馬加鞭得益於沿途驛道還未崩潰,其實這也是因為這江南自打過了南京、浙江,就進到了大明最為富庶的地區。

當地工商業極其繁盛,在這種情況下,當地大量的商人也願意為當地捐資修路,畢竟這也算是揚名立萬的好事。

畢竟路修完,都會在路旁立下石碑,銘刻上此路於何年何月,在哪個老爺的捐資之下,修建起來..巴拉巴拉的敘述一通。

一邊方便做生意的馬車通行,一方面此舉與捐資助學一般,都被江南那些士紳認為是積德行善之舉。

不過,這只是其中一支人馬而已。

打保定城外,還有一支水軍,自沿岸順海防線往下走,雖然其中風險頗多。

但朱由檢已然等不及這些,於是大量打著錦衣衛與東廠旗號的人馬派出去之後,大明朝這一場針對於鹽務的調查也算正式拉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