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改制遇阻,戶部缺銀(第2/2頁)
章節報錯
所以內閣才沒有直接的將崇禎帝的擬旨直接打回去,要是換做歷史上記載的明末時期,東林文官體系把控之下的內閣。
恐怕朱由檢連這樣的想法都不敢有。
直接不可能送得到的。
朱由檢到後期與其說是能夠對各種小事微操,不如說是隻能微操,大方向都是內閣已經制定好的,雖說談不上架空,但實際上皇權已經被極大的削弱了。
但!
眼下不一樣!
皇權依舊充沛!
擁皇黨逐漸把控朝堂!
這是很好的跡象。
進宮之後的黃立極已然不復在內閣眾人面前的硬氣,而是一邊走一邊額頭冒汗,因為他知道這封擬旨多半皇爺已經是拍了板,想要阻攔恐怕很難,但他還是要來。
“微臣黃立極..求見..”
“進吧!”
到底還是內閣宰輔,宮中也沒人阻攔,雖是慢步但還是到了。
“陛下..恕臣拙見,此番科舉改革之建議,還請陛下收回旨意..”
話落,朱由檢輕輕放下了手中用來批紅的硃砂毛筆,簡單歸攏一下臺面,便起身坐在了類似於客廳中的主位上,還示意黃立極找個位置坐下來。
“說說為何?是朕擬旨中有何紕漏嗎?”
黃立極答道。
“陛下此次關於科舉制度之改革沒有任何有紕漏的地方,雖不知陛下親自擬卷之考題,但僅從規則來看,已然優越於眼下大明科舉制度數倍..”
“那為何你今日要來求朕收回旨意呢?”
見黃立極畏畏縮縮,似說非說的講了這麼多廢話,朱由檢也是直截了當的想要知道為什麼。
相比於魏忠賢,其實對於黃立極的瞭解朱由檢也是很多的,作為崇禎之朝開局時的內閣宰輔,其雖說偏靠魏忠賢,可據史料記載,當時更多的是一種無奈下的投靠。
因為在當時的朝堂之上看來,若是不能夠靠著魏忠賢,那麼別說前途,就是活命都成問題。
更別說,就連崇禎一朝之崇禎二字,都是黃立極想出來的,足以見得原本的崇禎之帝對於黃立極的看重,只不過後來隨著東林對朝堂的影響,以及不斷的裹挾大義對原來的朱由檢瘋狂洗腦之下,逐漸對內閣眾人失去信任。
但眼下的朱由檢對於黃立極還是頗為欣賞的,畢竟這已經是難得的人才之一了。
可用之人..不多啊。
所以他很想聽聽黃立極如何說。
“回稟陛下,陛下所擬旨意內容卻無問題,問題出在執行上,眼下我大明戶部空虛,原先科舉有各個地方貼補,尚且能夠勉強執行,但已經出現了南北方考試無論是場館、考官配備上的巨大差異,甚至南北方考試回答試卷所用之紙都差異頗多,南方用紙多為上好宣紙,高者達數十文一張,北方用紙多為棉麻草紙,滲墨嚴重,導致很多考生不得不放棄毛筆,轉用竹尖沾墨。”
“而眼下一旦要..改革,那全部的開支都將一次性壓到朝廷的頭上,戶部實在沒有多餘的銀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