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科舉提前,制度革新(第1/2頁)
章節報錯
自朱由檢登基之後,所有人都發現原本神出鬼沒的東廠與錦衣衛逐漸開始更多的出現在了普通百姓的面前。
有時候是大街上他們正在對著某個朝廷官員進行一種名叫抄家的活動。
有時候是在不起眼的小巷裡抓捕著某個負隅頑抗的家丁。
但更多的轉變來自那些原本令人膽寒的廠衛似乎在一夜之間就變得讓人感到和藹可親起來。
當然這種和藹可親在更多的時候只是針對於沒有犯事在他們手裡。
不然,他們會用手中的繡春刀告訴你。
你做的事情嚴重觸犯了大明律,只不過目前的環境下,只要你不觸碰到皇帝的錢袋子,基本上都是抓大放小。
這與朱由檢此刻嚴懲官員的方針有關,因為他深知哪些官員是忠心的,哪些官員的屁股已經逐漸偏移了大明的板凳。
畢竟無論歷史是否由勝利者書寫。
最終他們在大明大廈將傾時做出的抉擇,都被歷史清楚的記載。
無論你現在如何蹦躂,只要你在歷史上做了如“水冰,不可下”之類的事,那麼別說升官,能保住小命都已經是開恩。
而皇宮內。
朱由檢處理完太醫院的事情之後,深深的憂慮再次縈繞在他的眉間。
“該來的終究還是會來的。”
翻開過往由陝西報京師的奏摺,朱由檢已經能從中看到小冰河時期的威力。
哪怕現在只是初期,但其對現在大多靠天吃飯的大明農民來說卻是實打實的減產和影響生存。
一夜間從前世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公司中層職員,到如此龐大的帝國掌舵者,這中間的跨越讓朱由檢有時在面臨如此問題上。
總有著深深的無力感,這種無力感眼下是能被逐漸富裕起來的內帑錢糧所填滿的。
但如果不能開闢出一條大明百姓吃飯的新路子,那麼說的再多,抄家抄的再多也終究會陷入那註定會到來的經濟崩潰之中。
後世康麻子執掌的所謂大清,看過本質其實是因為大量對漢人的壓榨和迫害同時正趕上了小冰河時期的結束。
並且自美洲而來的番薯、玉米,儘管長期食用會讓人出現不可避免的,例如公共場所不太雅觀的副作用。
可那還是糧食,還是可以充飢,還是可以讓人吃飽肚子,在刀尖壓迫之下也生不起造反的念頭。
“該把歷史上的那些人才往出翻一翻了,糧食問題短期內恐怕還可以維持,但一旦這種情況沒有好轉,百姓就會意識到這不是簡單的災年的問題。”
但朱由檢還沒有放下手中來自陝西接連的求救奏摺,就轉身看見了那懸掛在身後的大明地圖。
目光緊緊鎖死在了離京師近在咫尺的遼東。
遼東已然成為了此刻整個大明朝的心腹之患,若是放任不管,遼東將在不久之後因為欠了數月軍餉,迎來大範圍計程車兵譁變。
此刻遼東的欠餉問題雖然隨著朱由檢的腰包漸鼓,及時的發放下去,形勢有著剛剛被朱由檢一腳踹過去的畢自肅擔任遼東巡撫。
形勢也能算是一片大好。
那麼眼下狠抓新軍編練、錢糧問題就成為了朱由檢最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