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朝堂之爭,東林落敗(第1/3頁)
章節報錯
然而東林黨上下與魏忠賢之間的不斷摩擦,正是說明了其存在的必要性。
宦官與廠衛,所謂權傾朝野,只不過借皇權之勢,東林之道貌岸然,卻暗藏為禍之心。
真正的底層百姓誰會在乎掌權者胯下之內是否安然無恙?
身體殘缺問題事小,能否活下去關乎事大。
第三日。
暗地裡私會共同問候魏忠賢往前十八代的東林黨們今日也終究是消停了下來,原本跋扈到不可一世的東廠番子一夜之間消散殆盡。
這種感覺就好似一切都是一場空夢,但是每個人心裡都清楚,想要探究一切問題的根源,那就只有找一個人去問個明白。
那就是崇禎。
而崇禎帝剛剛即位,朝堂之上把握核心的還是閹黨居多。
而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
崇禎即位初,黃立極官拜閣老,作為內閣輔臣卻依舊與魏忠賢瓜葛不清,原本廠衛摸底調查時。
黃立極原本還想仰仗與魏忠賢之聯絡避開調查,卻撞上親自前來摸底的魏忠賢。
據傳兩人只是相視一眼,黃立極就如同見了鬼一般。
直呼廠臣,不敢再多阻攔東廠番子。
好在黃立極為官也是異常圓滑,且閹黨之內其實貪腐並不似東林那般明目張膽,而其中閹黨文官情況還算尚可,而宮內宦官無後的情況下,銀子也大多郵回老家,留作晚年依仗。
黃立極都被調查之後,其實很多東林黨也已經意識到了不對,但更多人還是僥倖一般認為可能只是閹黨內出現了一些問題或者說只是裝裝樣子。
卻沒成想,山雨欲來風滿樓的京師。
換主之後,卻再無前朝天啟那般好相處。
在這期間,朱由檢還抽到了一本《晚明史》,原本想要閉關閱讀的他,卻越看越心驚。
要知道據史料記載,若是無誤,那就連那所謂的木匠皇帝在位時期,大明之內都沒有出現過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民生尚可維繫。
為何到了崇禎帝時,尚未坐穩就四處揭竿而起。
問題還是在東林黨,落水案和紅丸案還歷歷在目,這個從萬曆時期開始崛起的東林黨,早已是黑暗異常。
黨爭恐怕將會逐漸演變為衝突。
朱由檢對此深感焦躁,老百姓是什麼樣的人?明末時期的老百姓本就是最善良的人了。
但凡能有口飯吃,有一點太平日子過,能有片地能溫飽,就不會生起造反的念頭。
可這東林,滿嘴聖人,卻讓他們活不下去。
朝會。
數日不見崇禎帝,東林黨早已焦躁難耐,早早的就一反常態守在宮城門外,等待覲見。
明朝的朝會制度一般來說除了極度惡劣的天氣以外,大多數時候都是露天舉行,朝會的廣場之上已有官員相對竊竊私語。
其中談論的內容,十之有九都與近些天來東廠的異變脫不了干係。
“盧大人,不知為何這幾日來京師人心惶惶,就連往日那些準時會被陛下批閱的摺子,近來也都了無音訊。”
一位翰林院官員的話,引來了身旁另一人的附和。
“這位同僚所言極是,不知陛下是何意為何還不除掉這魏忠賢。”
“魏閹一日不除,則這朝堂之上一日無那朗朗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