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2扶桑大開發(下)(第1/2頁)
章節報錯
好好的大朝會,因為李世民的兩句話,變成了菜市場。
為什麼大唐官員都這麼驚訝?
因為其實中國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都是貧銀國,銀子在明朝萬曆年以後才成為主要的貨幣之一。
只不過現在的大唐因為告訴發展,用銅來當貨幣面額太小了,所以才早早地把金銀納入了貨幣體系。
大唐本地銀產量並不高,現在大唐的開採冶煉技術在這幾年特別是蒸汽機出現以後已經飛速發展了。
但是一年的銀產量不過是10萬兩。
10萬兩有多少?唐朝一斤大概680克記16兩。
這1兩就是42克,10萬兩換算下來也就是4.2噸罷了。
而唐平帶回來這兩個礦場,若是真能達到李世民說的產量,那可比大唐本土白銀產量提高了20倍。
“唐小子,那扶桑真有這許多金銀?”
程知節有些不可思議的問道。
“我給出的礦產圖,可有不準的時候?”唐平笑著反問道。
這事兒工部瞭解得最是清楚,接任戴胄成為新任工部尚書的李大亮說道:“平國公給出的礦產圖,無論是煤礦、鐵礦還是銅礦,全都精準無誤。”
程知節白了他一眼:“我又沒說不信唐小子。”
說完他看了看自己身邊的武將,發現這些傢伙一個個的眼冒金光,就知道他們是和自己一個想法。
不過這些傢伙一個個還端著不肯直說,他程知節也不怕做這個惡人,直接出列說道:“陛下,既然這扶桑有如此豐富的礦產,那我們……”
後面的話沒說完,但是作為大唐兵部的領軍人物,意思就很明顯了。
“咳咳。”李世民白了他一眼,要能搶過來,自己能不動手嗎?
他做夢都想把那些資源變成自己滴,而且唐平私下可是給他說過的,扶桑有這樣規模的金礦銀礦起碼還有兩三個。
但是人家扶桑一直老老實實地當大唐的臣屬國,要是大唐看見哪個臣屬國有好東西就過去給人家佔了,其他臣屬國會怎麼辦?
雖然現在大唐的實力即使多線作戰也沒有問題,但是作為君主,國內才安定幾年,他也實在不想讓大唐的將士再有太多的傷亡。
其實唐平這樣就很好,用小小的代價就能換來大量的資源。
租界這個詞,就很不錯,租過來以後自己在那裡有駐軍權和執法權,和國中之國一樣。
而且也沒說租期到了以後就不讓繼續租的嘛,萬事好商量,說不定到時候和對面“商量”一下,對面又同意了呢?
都是老搭檔了,程知節一看自家老大的眼神,就知道這條路行不通,也就不再多說什麼了。
那些工部的礦業官員一邊看著李世民給的礦產資料,一邊討論著。
其實那都是唐平從現代找來的。
這些東西還不太好找,好在他現在和博物館專家李愛國關係不錯,在上面也掛了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