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只是南下討逆,來回也不過數月,我等代掌朝政即可,何須遴選監國之人?「現在的左相賈忠美問道。

「討逆之後,我欲回長安長居,所以這朝堂除了交給八位大人以外,我還打算選一人代我監國。」

下面的大臣面面相覷,沒想到自家陛下,居然不打算住在自己國都。

但是這一次,八個大臣出奇的統一,沒有一個人第一時間站出來反應。

唐平在心裡偷偷冷笑,這些人當然不會反對,監國一職,可比六部尚書還有左右二相職權更大。

他們八個位極人臣,但是又何嘗在內心深處沒有更進一步的想法呢?

所以王青鸞去南洋有人勸,說要選一人監國,反倒是沒有人勸了。

不過幾人倒是沒有撕破臉皮,最後商討一番以後,這監國一職,還是落在了賈忠美的身上。

「以後就勞煩左相了,大小事宜,左相可代為決斷,但若是左相與其他大人意見都不同,那還得將事情報來長安。」

左相賈忠美的職權如此之大,自然會有所制約,只要其他七人都同時反對,那麼就需要報到長安,讓她來決斷了。

而他們每年都得去長安述職一次,而王青鸞也會不定時來東越阜陽。

反正現在交通比過去發達了不少,路上單程也不過十來日光景,以後還會更快。

搞定了朝堂之事,唐平和王青鸞同時離開。

「恭送陛下,恭送平國公!」

「哎,累死了!」走到殿外群臣看不見的地方,唐平和王青鸞同時肩膀一垮,然後異口同聲的說道。

接著兩人對視一眼,都笑了起來。

「想我當年可是相當勤政的東越鄭王,都是跟著你,連帶著連我都變懶了。」

「是是是,我的責任我的責任!」唐平牽起王青鸞的手:「走,趕緊回去和唐糖影片了,也不知道她今天在店裡乖不乖。」

兩人又在東越待了幾日,才終於打算離開,離開之前兩人來到了王玄應的墓前,只是沒想到柳太后居然也在。

「不管怎麼說,他過去待我不錯,是我對不起他,所以走之前,我來給他磕個頭,若是有來世,希望能把這一輩子欠他的都還上。」

柳太后說完就轉身離開了。

幾天時間,柳太后就像是老了二十歲一樣,頭上連白髮都多了不少。

破城以後唐平和王青鸞也沒有限制她母子的自由,只要他們不離開他們派的人的視線就行了。

當然她和她的孩子也不能長留在阜陽,按照約定,兩人會被送到長安,然後幽禁起來。

王青鸞和唐平也上去上了一炷香,然後唐平也走了出去,留下了王青鸞一個人,想來她也有話要對王玄應說的。

到了皇陵入口,柳太后還在,看見唐平出來,微微一躬。

唐平也趕緊還禮。

「那日平國公所說,前隋蕭太后的孫兒楊政道就在你上河村中?」

「卻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