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城,很快就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對於百姓來說,好像沒有太多的區別,就是宮裡掌權的人從柳太后變成了過去的鄭王、現在的青鸞公主。

沒有加稅,沒有增加什麼新的徭役,大家還是該幹嘛就幹嘛,所以阜陽城的百姓很快就接受了這沒有變化的變化。

大唐的大軍也撤了,就城外營地裡面還住了些人,聽說那是跟著大唐平國公還有青鸞公主的大唐海軍。

他們把阜陽城的事情解決了以後,還會繼續南下,去找甄家父子的麻煩。

甄雄當了幾年的國父,但是百姓也並不怎麼喜歡他,甚至討厭他。

堡子城一戰,大唐損失四萬將士,而東越更是傷亡十萬人,十戶之中就有兩三戶家裡辦了一場喪事。

而這一戰的原因,開始宣揚的是討逆賊,後來才知道,就是為了怕平國公還有青鸞公主找他報仇。

加上前段時間甄雄又大肆搜刮民財,就讓更多人對他恨之入骨。

所以唐平他們想要繼續南下去南洋攻打甄雄的新地盤,不少人在心裡是鼓掌的。

當然,那之後的事情和這裡的百姓也沒啥關係了,人家青鸞公主說了,兩年之內不加稅。對於好多百姓來說這就夠了,其他的,愛誰誰吧。

唯一心中忐忑的,就是阜陽城中過去的那些東越中央的官員了。

幾年前先皇駕崩,甄雄竊國,他們這群人可以說是既得利益者了,畢竟朝堂上的位置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擁護王家的官員好多下了臺,才把位置空了出來讓他們上了位。

這也是為什麼唐平他們越是接近阜陽附近,東越的抵抗力量就越強,這後面少不了有這些人的推波助瀾。

不然僅憑一個宮裡的柳太后,怎麼可能做到?

柳太后開城投降,他們本是不願的,但是那架在城外的巨大火炮和幾十萬唐軍讓他們知道,若是現在不降,城破以後能不能活下來都是問題。

無奈之下才保持了沉默。

現在大權落在了王青鸞的手上,他們這些人的地位到底如何,還未可知,只是聽說王青鸞已經派人去請過去的一些老臣了,這訊息也讓他們更加的忐忑。

曾經握在手裡的權力,要交出去,總是會讓人難受的。

就這麼等了五六天,宮裡的青鸞公主既沒有上朝,也沒有宣人覲見,只是給每個官員發了張文涵,叫他們各自想想自己若是在其本來的位置上,有和施政措施,若是讓他們來管理東越,他們又有何看法。

第一個還好說,在其位謀其職,這些人雖然是後面甄雄提拔上來的,但是這幾年在自己的位置也未必是沒有點功績的,起碼東越這幾年保持富庶,他們就功不可沒。

難得是第二條,身為臣子,要說出如何管理東越的看法,這就有些僭越了,加上本來就不是原來的老臣,也摸不清青鸞公主的性子。

「你們說,這青鸞公主到底意欲為何?」

「何尚書慎言啊,今日我們都該改口稱陛下了!」

「王尚書說的是,是老夫失言了。」

一群過去的東越朝臣,聚在了一起討論著。

「我覺得,是不是先皇之事,讓陛下懷疑我們?所以以此來試探?」

「不太可能,要知道陛下過去從下就跟著先皇學習那帝王之道,又嫁給了號稱大唐最聰明的平國公唐平,他們怎麼可能這麼直白的來試探我等?」

「你們說,有沒有可能是陛下因為嫁給了大唐平國公唐平,所以以後會在長安生活?我可是聽說了,他們兩人有一愛女喚作唐糖,極為受到兩人的寵愛,所以陛下會不會不留在阜陽,所以要選一個人代她監國?」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