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 唐平要造船(第1/2頁)
章節報錯
到最後,整個紀念碑總共招了一千兩百人的志願者,那些沒選上的只能抱怨著離開了。
如此大的金屬造像,除了是用東越兵甲來提現大唐復仇的決心以外,對於現在大唐的鍛造技術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第二天工部的吏員就帶著這些志願者開始運煤、運熔爐過來。
要造就在現場造,那些繳獲的帶著血跡的兵甲,唐平也沒有叫人清洗。
上面的血有的是大唐將士的,也有的是東越士兵的。
大多的兵甲都變得殘破了,一堆堆的堆在那裡。
甲衣之上的刀痕自然是唐軍留下的,但是那些卷口的戰刀,卻是一刀一刀劈砍在唐軍身上造成的。
凡是路過的百姓,都會停下來行上一禮。
也有異族的商人經過,看著那些兵甲只覺得一陣膽寒。
所有的志願者被分成了四個班,每個班工作五個小時,不間斷的在明德門外熔鍊那些兵甲。
熔鍊以後的兵甲變成了一塊一塊的金屬錠,然後工部工匠會帶著志願者中的鐵匠開始鍛打整個紀念碑外部的造型,最後一塊一塊的拼裝起來。
明德門儼然成為了一個大工地,但是沒有任何人會表示不滿。
唐平也終於入職了工部。
“副尚書好!”對於唐平,工部官員是最為敬佩的。
現在誰不知道工部是整個大唐待遇最好的一個部門,但是這樣的部門也不是誰都進的來的。
能進來的,都是有一技之長的。
而他們的待遇,也都是他們自己賺來的。
唐平從現代帶來的很多技術,都是有些斷代斷層的,要使用在大唐就要進行本土化改造。
這些工部的官員、工匠為此可謂是絞盡腦汁。
畢竟改進一項技術,就可以從技術使用過程中獲得一定的收益。
現在工部有一名大匠,收入已經遠超房杜等一品大員了。
對於這樣的工匠,不但不會打壓,甚至唐平還專門請李世民派了人保護。
在唐平的心目中,這工部就是和中科院是一個等級的,中科院裡面的研究人員薪水拿高點有毛病嗎?沒毛病啊!
也正是因為唐平大力的支援,整個工部可以說對他是無條件接納,若不是他不願擠了段綸的位置,就是讓他以二十出頭年紀坐上工部尚書的位置,下面的人也絕對是心服口服的。
“大家不用客氣!”唐平聲音不大,因為今天他沒有去工部衙門,而是來到了大唐綜合辦公廳。
也就是當時他捐獻了電腦以後,像一個大網咖的地方。
現在各個衙門都在這裡分了自己的區,開始進行了自動化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