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雖然有了唐平這個掛壁,但是基建方面還是沒有吊車,沒有剷車,沒有打樁機,最多也就能用幾臺蒸汽機車拉材料,還只能拉倒有路的地方,剩下的還是得肩挑手提。

這種工程對人力的消耗是非常巨大的,至於特區那邊剩下的勞動力,唐平會再想辦法。

實在不行就丟到工坊區那邊,叫他們自己先擴建出一片新的工坊區好了。

交易達成,李承乾風風火火的會了長安,只不過片刻就有一個人被叫到了面前。

“李達見過太子。”

“不用多禮了,我想問問,你父親便是李春大師吧?”李承乾嘴裡的李春,就是趙州橋的設計者。

“回太子的話,先父正是李春。”

“你父親修橋的手藝,你學了多少?”

“說來慚愧,先父的手藝,下官只領悟了十之七八。”

“行,那也該夠了。我們打算在這裡修一座玻璃橋。”李承乾把膝上型電腦一轉,上面是修橋那個位置的照片。

這膝上型電腦是唐平送他的生日禮物,可是他最重要的寶貝之一,平時出門都有四個侍衛護著的。

“什麼橋?玻璃橋?”

李承乾看著李達驚訝的表情,非常滿意。

啥事兒不能只有本太子一個人顯得沒有見識吧?

“你沒有聽錯,正是玻璃橋!”

這李達人在工部,玻璃自然是知道的,但是那東西硬物一碰就碎,怎麼能用來造橋?

不過太子既然這麼說,想來是有什麼特別的辦法吧。

所以李達乖巧的站在一邊,也不說話,等著李承乾繼續說。

李承乾看著李達如此沒有眼力見,當一個捧哏都當不好,只能無奈嘆了一口氣說道:“下面的結構用鋼的,上面的橋面用平國公給的玻璃。”

“平國公說了一塊玻璃承重千斤沒有問題,最後我們的要求就是從橋面上能看到橋下的河水流過。還有就是這橋得修的高一些,離河面最少得有七八米的距離。”

那李達是越聽眼睛越亮。

開始他說李春的手藝,他領悟了十之七八,其實都是謙虛的說法,這是古人的通病。

總不能上來就說,我比我老爹猛多了,那叫不孝。

傳了出去在大唐官場怕是都很難混下去了。

真實情況是李春離世前早就表示了,自己這個兒子早就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

之所以他沒有父親的名氣大,是因為他手中沒有趙州橋那樣一個作品。

但是這東西吧,也得看機遇,他給朝廷做事的,朝廷不修那樣的橋,他總不可能自己花錢修一座吧。

現在太子李承乾口中這座玻璃橋,就是一個無比難得的機會。

只是看了實地的照片,加上李承乾的講述,他就已經開始在腦海中構建這樣一座玻璃橋了。

越想越是激動,只要平國公的玻璃真的每一塊都能承受千斤之力,那麼自己將會打造出一座舉世無雙,獨一無二的玻璃橋出來。

“太子,下官斗膽,想借紙筆一用!”

052 李達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