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以現在的鍛造水平,要打一個煙道用的薄鐵皮就不容易,最後會讓這爐子的造價提高不少,也就違背了他一開始造這個爐子的初衷了。

李元吉當然知道唐平說的肯定是對的,點頭答應下來。

從今天開始,慢慢就會有煤礦不斷的從礦山那邊運過來,然後在這裡由人壓成蜂窩煤。

上河村的人在這裡買會便宜一些,唐平算過了,用煤和砍柴燒比較,算上時間成本的話,可還要便宜不少。

至於多的蜂窩煤,當然就是賣到長安城裡面去了,大戶人家用不上,但是平民百姓卻絕對是適用的。

到時候長安城裡面弄一個蜂窩煤店,又賣煤又賣爐子,百姓要想便宜些也可以自己花點時間和力氣到上河村這邊來買蜂窩煤。

這爐子誰要仿造著賣,唐平和李元吉也不打算管,反正一個爐子買了就能用好久,主要賺錢的還是在那煤餅上。

其他人可買不到煤炭,也不怕被人搶了生意,能夠長期的做下去。

而且這東西壓根不用打廣告,王鐵牛這邊給村裡人打造了一批蜂窩煤爐子,上河村的村民提著到了球場邊上,

(本章未完,請翻頁)

那些看球的還有其他附近過來賣吃食的就都看見了。

最先下單的就是那些從別處過來賣吃食的百姓,只要買了這爐子,他們也能在球場外面現做吃食了,這樣和上河村那些村民的差距就縮小了。

唐平對此倒是沒什麼意見,雖然上河村是他的地盤,但是有人和他們競爭對他們沒什麼壞處。

真要說來,上河村的居民也不靠著賣這些吃食生活的,不過就是補貼一些家用罷了。

然後很快,長安不少百姓都發現這種煤爐子的好處,若是隻是自家做飯,中午做完把火門一關,等到晚上開啟還能接著用,一天就一塊煤,算上來和買柴火也差不了多少。

有的節約一點的,中午燒了飯,直接就把火滅了,等到晚上再點燃,一塊煤能用兩天。

當然這肯定影響了賣柴賣碳的百姓的生計,不過李元吉很快就把這些人給召了過去。

從煤礦把煤運到長安得要人,在長安活煤泥,壓蜂窩煤餅同樣要人。

還有多的,他乾脆就丟過去單獨修了一條礦山到長安的路,修路的材料就用的燒完以後的煤渣滓。

那些在買蜂窩煤的百姓,若是帶著燒過的煤餅去煤店,就能用便宜一點的價格買到新的煤餅。

這些燒過的煤餅就全被敲碎了以後用來鋪路,這種路鋪的快,而且還比泥土路好用不少,起碼下雨的時候,不會變得泥濘不堪。

到了最後,這一個小礦山產的煤,全都被李元吉給拉走了才堪堪夠長安百姓的消耗。

當然朝裡不是沒有大臣提意見,說這是趙王借國之資產斂財。

但是當工部把銷售表拿出來以後,這種聲音就小了不少。

因為人家李元吉買煤的錢可比那些官窯和冶金場要高了一些。

再接著民部又拿出了蜂窩煤店的交稅記錄以後,就徹底沒有人拿這個說事兒了。

相當於原本只能賣十萬錢的煤礦產出,現在加上稅金,人家趙王給了十一二萬的錢。

妥妥的算是給國庫創收了。

(本章完)

為您提供大神沐晨圓直的《大唐便利店》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檢視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儲存好書籤!

203 煤炭大王李元吉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