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迴長安城 113 大唐的致富路(第2/2頁)
章節報錯
唐平對著她笑了笑說道:“這就回到我最開始說的,我們需要發展工業,只要我們的技術更領先,如果東越用價值一千錢的木材和一千錢就能在我們這裡買到一輛車。”
“而在他們自己國家,他們需要用這一千錢的木材加上兩千錢才能造出一輛車,你說他們會怎麼選?”
“那肯定是拿木材和錢到我們這裡來換車啊!”小蘿拍著手,為了自己瞭解到公子所說的話而高興。
“可是要怎麼才能保證我們的成本更低,技術更好呢?”房杜二人當然知道唐平說的有道理,但是核心問題就是這個,要如何保證。
唐平看著兩人:“二位就不用給我下套了,這不是有我嗎?有我在,我一定能讓大唐的技術遙遙領先!”
這不是唐平吹噓,雖然他不可能把生產線搬過來,但是僅僅是領先這個時代的機械造物,就好比唐犁和龍骨水車那樣的,還有不少。
不說別的,就是把宋元時期的水力大紡車帶到這個時代,就能碾壓這個時代的所有手工紡紗機。
要知道這個時代的人紡紗,用普通的紡車只有2至3枚錠子,每天也最多能紡紗3斤而已。
可是一臺水力大紡車,一晝夜間就可以紡紗一百多斤。
唐平想要帶來的,就是這種從人力往自然力使用的機械,以此來提高大唐的生產力。
而水力不足的地方,唐平同樣能夠把珍妮紡織機給搬來。
只說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沒有概念,唐平以前也是,但是看過資料以後他才知道這個叫珍妮紡織機的東西的厲害。
因為正是因為珍妮機的出現,才使歐洲大規模的織布廠得以建立。
而珍妮機的發明也被看成了第一次工業革明的開端,雖然還是使用人力,但是已經比當時歐洲的人力舊式紡車的紡紗能力提高了8倍,更不要說和這個時代大唐更加落後的紡紗機對比了。
唐平是越說越興奮,當然他也知道,這些東西在他這裡只是紙上談兵,如果只是他一個人,想要在這個大唐實現,那幾本是不可能的。
但是透過和房杜二人的短暫相處,他能感覺到這兩人是真的關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同時兩人做事也能不拘一格,所以他相信只要兩人能接受自己的建議,那麼他們就一定能找到最適合這個大唐的路子。
而結果也如唐平所想,兩人不斷的針對大唐的情況開始討論唐平這個方案的可行性和該如何改進。
這一路五十多里地到長安,差不多走了大半天,兩人也窩在車裡面和唐平討論了大半天。
三人裡面兩人是這個時代最有政務能力的名相,而唐平又有超越這個時代一千多年的見解。
在三人思想的碰撞下,一條屬於大唐的致富道路開始漸漸清晰起來。
小蘿在車上就負責給三人端茶倒水,看著自家公子能和房杜這樣的大官侃侃而談,小蘿眼裡的小星星都快要掉出來了。
臨近傍晚,長安那巍峨高大的城牆終於出現在了不遠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