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量怎麼樣?”李世民最關心的就是這個,東西好吃是好吃,但是如果產量太低只是為了好吃而種植的話,那肯定不行。

“我記得一般的應該是畝產3000到5000斤。不過在你們這邊要打個折,估計只能有一半。”

畢竟唐朝的地一畝大概就是現代一畝地的十分之八,加上這邊種植的話無論是肥料,還是對病蟲害的防治都比不上現代社會。

所以唐平保守估計能有一半就不錯了。

唐平話音剛落,李世民就渾身一震,差點連剛才的水車都掉在了地上。

3000斤到5000斤,打個對摺也有1000多斤,這個世界真的能有畝產上千斤的作物嗎?

要知道在新舊唐書,還是吐魯番文書,反映出來的平均水平都在唐制每畝一石到二石,南方水稻能達到三石,也就是每市畝276市斤。

但這並不能代表北方旱地種植粟的平均畝產能達到這麼高,實際上絕大部分旱地的粟收成還是一百來市斤。

所以一千斤的畝產,如果這話不是唐平說的,李世民已經高呼“來人”了。

“唐……唐小兄弟,所言可是真的?”即使是這樣,李世民也再次詢問確認到。

“應該差不多的,這次我會在上河村先種五十畝,土豆的種植並不是用種子,而是按芽眼切成塊狀,壟播!”

所謂的壟就是由高凸的壟臺和低凹的壟溝組成,這種種植方法在漢代的北方就非常流行了,就不用唐平再教他們了。

“我這邊到時候培育的芽眼在上河村種植五十畝,有多的你們可以拿去,叫朝廷裡面負責農耕的部門先試著種植一季。”

這種東西還是要眼見為實,畢竟沒有親眼見到,這個時代真的沒有人能夠想象有農作物能有如此高的產量。

所以不可能不試種就向全國推廣。

回去的路上,李世民都還是暈乎乎的,畝產千斤啊!

那可是千斤啊!

就算唐平說用來做糧食長期吃不好吃,但是要知道很多時候因為戰亂和天災,很多人可能吃都吃不飽。還管什麼好吃不好吃?真的饑荒年間,就是樹皮草根都要搶的。

為何唐平在農事上有如此的本事,難道在天上是師從農神?

不過李世民最擔心的還是唐平的安全,上次就有人來報,有王家的人在盯著上河村,但是因為對方沒有什麼動作,所以李世民也沒有動那些人,不然就擺明了唐平是和自己有關係了。

現在看來就是老崔老杜兩個老兵和綠依也不保險。

“大哥,把劍令拿出來吧!”李世民突然嚴肅的對李建成說道。

“恩,看現在的樣子,就算我們再怎麼瞞,也蓋不住他的光芒,用劍令請裴家派個人來上河村。”

所謂的劍令,乃是當年李唐建國之時,幫了裴家一個大忙,裴家送了三枚劍令給李家。

而裴家則是大唐個人武力巔峰的存在。

這麼多年用了兩枚,還剩下最後一枚。

“三弟跑一趟裴家吧,用劍令請裴家當代劍聖來上河村護著唐平。”

“行!我回來就把望遠鏡換給我!”

“咳咳……那個大哥,工部那邊你到時候去盯著,讓他們的工匠儘快學會新式龍骨水車的製作方法。”

“二哥,我的望遠鏡!”

“……”李世民無奈,望遠鏡那東西如果在戰場上用的好,甚至可能決定一場戰鬥的結果。

但是就這樣把自己弟弟的東西搶了,好像也確實不太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