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桂,為何我們不往大門直行,而是繞著中圈走?”

打算出門的周道安,對自己家“一點兒也不熟”,全賴小桂帶路,可眼下小桂並沒有帶他往院子外面的大門走去,而是沿著迴廊繞行,這讓周道安有些奇怪。

“安哥兒少爺,你還真是啥都忘了啊!”小桂頭前帶路,一邊搖頭晃腦地解釋,“我們住的是‘回字樓’,當然要繞著走、下到一層呀!”

“回字樓?那是什麼?”周道安只能當個好奇寶寶了。

“呃……不然安哥兒少爺你隨我先熟悉熟悉家裡——我看您這仙界行一遭,人間都生疏了!”小桂覺得回字樓這麼基礎的知識,他實在沒法解釋,不如帶著少爺轉一轉,眼見為實,就啥都明白了。

於是二人又調整了路線。這一走不要緊,卻讓劉思庸驚奇萬分!

原先自己以為,自己身處的縱然不是華夏民族的古代,但也和華夏民族的古代有諸多相似之處的時代。

現在看起來,還是小瞧了異世界!

他們的吃穿用度,和華夏古代很相似,可世界風貌卻並不相同!以他們所住的為例——這棟回字樓,是予章郡本地特色的建築,但,僅限於世族居住。繞了一圈下來,周道安驀然發現,所謂回字樓,絕非他前世時代意義上的“樓房”!

周家回字樓有三層!第一層是歸其佃戶們居住的,第二層屬於僕從(隨身伺候的除外),第三層才是主人們自己居住的。

重點是,這一層樓有多大面積呢?

十二畝!

每層樓有多高呢?

三丈!(合十米。古代一尺是23.1公分,一丈為十尺,但本世界沿用現代33.3公分一尺的計量。)

這是小桂的回答!

一個巨型的、相當於一個豪華足球場那麼大的橫平面的樓啊!隨著周道安轉了一圈下來,他發現自己住的這一層,有房、有花園、有功能房(廚房、衛廁等等),比他前世的別墅都來得闊綽!

僕從居住的第二層,則不像三樓主人居這樣闊綽。雖然面積一樣,但中間屬於花園的那一部分是空的,鳥瞰、透視的角度,就像是一個“回”字——一層也是如此。因此,這種建築才被稱為回字樓。

可即便如此,這也重新整理了周道安的三觀——這絕對算是超級豪宅了吧?

沒想到,小桂接下來的話,又摧毀了周道安“超級富家子弟”的幻想。

“這算什麼,安哥兒少爺,你往東邊那頭看……”小桂滿臉不以為然,第一次覺得少爺見過的世面還沒自己多,“看到那座和山一樣的樓嗎?那才是咱們周家本宗的六層回字樓!”

此刻他們正站在自家“大樓”的第三層的邊緣,視野極其開闊。周道安順著小桂手指方向望去,只見一座龐然大物聳立在遠處,雖然只有六層,比不過現代的動輒二三十層的高樓大廈,但它的龐大寬敞,絕對是現代任何一棟大樓都比擬不了的!遠遠看去,也不知道具體多大,但估摸著、也有自己腳下大樓的三四倍!

這樣龐大的建築,在這個時代是如何建成的啊?畢竟這個時代應該不會有什麼現代機械工具吧?起碼剛剛周道安在樓上向下看去時,樓外的街道上也沒有什麼車輛駛過。現代科技,無疑沒有在這個年代盛行。

在小桂一邊豔羨一邊感慨地介紹中,周道安了解到,周家雖是予章本地最大的世家氏族,但實際上卻分為“東周”、“西周”。西周,指的是在予章郡靠西邊的周家,也就是自己家。而東周,才是周家的本宗嫡系所在,並不是靠近予章的東側,而是因為位於西周之東,故而俗稱“東周”。

早先,東周西周本是一週。兩百年前,因為周家被皇家破例冊封,一門出了兩勳貴,這才分了家。只不過,西周的先祖去世後,這一支再無人才,且人丁不旺,出現了三代單傳的情況。這樣一來,西周別說趕上東周了,連恢復先祖的榮光都辦不到。到如今,雖然西周留下了三層回字樓,在予章當地仍算是“世家”,但權勢已經遠遠不及東周了。

兩家雖然仍有來往,周道安之前所讀的也是由東周投資的公學,但同宗不同命,兩家的差距已是越來越大。如果這一遭周道安沒有從火災中“活”過來,那麼西周將徹底成為歷史。

小桂語速飛快地敘述了一下週家的歷史,兩人也從回字樓三樓下到了一樓。一路上,周道安又一次震驚了!也許是這種樓層建築已經相當成熟,每一層樓的佈局都清楚明瞭。最關鍵的是,他們下樓的時候,乘坐的居然是“電梯”!

當然,這個時代沒有電力,也沒有機械。所謂電梯,是一種類似於升降機的乘坐工具。奇特的是,周道安沒有在升降機和隧道中看到任何的動力裝置。細問之下,才知道,在這裡,能源的驅動是用一種名叫“地精”的礦石。這種地精中蘊含著相對原始卻純粹的能量,而這個世界的人們已經學會了從地精之中汲取能量,轉化成為各種驅動力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