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風月場,打茶圍規矩有三!

規矩一,打茶圍到一定時候,客人們便要掏腰包置辦酒席,或攢局撲戲(賭局)——這是給春樓創造收入了。茶會上,客人約在五六七八之數,聊天到了一定份上,氣氛肯定是到位的!這時有一豪客出聲,說要請大家搓一頓,這關係不就更進一步了嗎?

而請客者,既然光顧的是高消費場所,席面肯定是要講究的。一桌上好的席面,加上酒、樂開銷,春樓便能賺上一筆了。或者組撲戲(賭局),春樓出荷官,也能抽頭賺提成。

至於那些蹭了茶圍又蹭酒席的人,次數多了是遭人唾棄的!名聲臭了,圈子裡就沒法混下去,各大場所也不再歡迎你,甚至乎,會成為那些名流口中的笑料談資,對於京城好面子的爺們兒來說,這比割肉還難堪!

如此一來,這面子工程便成了預設的規矩。有時候,組局還有人搶,這樣規格只會越來越提升。

規矩二,送禮!茶圍客人不是每次都能輪到他做東的,怎麼辦呢?那就得帶著禮物上門了。禮物講究也多,可分為多份,送春樓、送小廝、送姨娘(紅倌人配置的丫鬟,有時也會陪客待客)、送大家!這樣,即便你參與茶圍,不辦酒席,也能落下好名聲。而且,有些豪客壓根不稀得吃席,也不好賭,在禮物上下的功夫更大!

規矩三,作詩填詞!這個看起來沒什麼“消費”,實則確實最受春樓和倌人歡迎的!要是客人選擇這條規矩,還真無需付出金錢,搞不好倌人還要對你感恩戴德!它不僅針對那些有文化的恩客,讓他們留下“墨寶”、“詩作”,還要起到一種宣傳、推廣的作用。換而言之,頭兩個規矩是要從你身上撈錢,後面這個則是要利用你的影響力去撈錢。試想,一個大文豪作詞捧紅的倌人,身價何止是普通倌人的數倍?

當然,前提是這樣的客人本來就負有盛名。一個不知名的寫手,就算百般用心地寫首詩投了,也會被嗤笑成“空手套白狼”。

這三個打茶圍的規矩,或者說是打茶圍的形式,正是雍京風月場的特色。不過,說一千道一萬,打茶圍也只是“門票”,真正要走進閣裡,還有一番比較。

周道安之前設計的與蘇青荷的偶遇,並沒有留下真正的聯絡方式,因而無法在樊園以外的地方約見蘇青荷。此刻他必然是以一個“第一次上門的拜訪者”身份求見,所以他也得經過打茶圍這麼一遭。

“當初方舟鑑定‘原欲之主’的特效時,提到我的交際活動運氣會變好!這樣我的春樓運應該也會好轉……哎,希望別搞事。”周道安自我安慰了一句,心知自己從前的春樓運不好,次次去次次出事。但既然他新獲得了“原欲之主”的特效,對春樓之行又多了點信心。

走進蓮生閣的雅室,暖氣頓時將屋外的寒風驅散。周道安呵了一口氣,手上依舊抱著那長條形的包袱——他同時已然關注到,雅室內正有另外兩名男子,圍著一方小茶几,正品著茶。周道安一掀簾子,那兩人也把目光看了過來。

無聲地目光一接觸,其中一人立刻把頭撇開,將周道安當了空氣。而另一個則多看了周道安兩眼,眼角里的光芒並無咄咄逼人感,反倒是輕輕地點了一下頭,算是和這個“室友”打了個招呼。

周道安也回了一禮,細緻地觀察了起這兩人。

打招呼的那個年紀略長,恐怕已經來到了四十歲,三縷長鬚修飾得十分整齊。此人國字臉,相貌端正,雖然穿著隨意,卻帶著一種不凡的氣勢——當然,這種氣勢是外露的,沒有被刻意收斂。要麼是這位國字臉中年人不擅長收斂,要麼就是他刻意為之,在這裡展露魅力。

另一個掉轉目光的,則要年輕不少,估摸著二十五六。面相平平,髮際線略高,露出飽滿的額頭。此人正低頭喝水,似乎專心致志地面對茶盞,但從他僵硬的翹腳動作來看,更多的應是掩飾內心中的緊張。

兩者體現出截然不同的氣質,在一瞬間都被周道安收入眼底。

此時的周道安渾身上下也散發出“魅力”。那個目光一接觸就移開的青年,倒是沒怎麼體會。而那個目光有過交匯的國字臉中年人,卻很快感受到了這一點。在他眼中,這個微微頜首向他致意的青年——或者說少年——很耐看,很讓人舒服!這不禁讓他頓生好感。

目前雅室裡就四把椅子,那兩人坐了兩張,身邊各空出一張,於是國字臉中年人立刻做了個“請”的手勢,示意周道安坐到自己這邊。

周道安很隨和地如國字臉所願,只是坐下來後輕輕將長條包裹擱在座椅旁邊。國字臉中年人不像迎客小廝,很敏感地捕捉到了這一點,隨即臉上露出瞭然的神色,開口搭訕——

“這位小兄弟請了……在下顏德讓,世代居於京城,看小兄弟年紀不大,託大叫你一聲老弟……”